下部 第十三章 不信任的委任
一
一二五一年,忽必烈在蒙古草原东南部中都西北的金莲川建造了对宋作战的根据地。忽必烈准备以这里为出发点,一步一步侵入南方。此处离南宋很近。
南宋淮河流域一带,由于金宋之间常年征战,百姓大部分逃亡,土地荒芜,自然无法补给军需。如何在此停留,将是一个重大问题。
即便克服了这一难关,长江也会堵住去路。蒙古境内没有大河,因此对蒙古军来说,长江无异于天堑。去花剌子模远征时,曾经渡河的远征军都已经老的老,死的死,这样一看,南宋各城座座都是易守难攻的要塞。
“如此,不如边建造据点边行军,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准备好筏子,横渡长江,一个个击破。”
忽必烈不慌不忙,稳坐金莲川,准备发兵。这是一种稳扎稳打的攻法,这种攻法不仅费时,也费财力,但是忽必烈对此泰然自若。
“要是吝惜钱财则无法攻下南宋。不管花多少钱都在所不惜。战争不管胜败,都是要花钱的。”
忽必烈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汉人认为,蒙古人不过是北方的蛮夷,而在蒙古人看来,将丰美的牧场改造成耕地,种上庄稼的汉人,是无用的。
但是同时,蒙古人也在学习汉人。连续两次西征都取得胜利,也是因为蒙古在对金和对宋作战中学到了先进的技术和作战方法。
成吉思汗非常重视文化的力量。他知道,没有文化就不能长久支配征服的土地。虽然他们在西征中也吸收了西方文化,但蒙古得以支撑的基础始终还是汉文化。博学而且经验丰富的蒙哥是知道这一点的,但是他却不够重视汉文化。
然而忽必烈知道,汉人才是蒙古最强有力的敌人。他们和欧洲人不同,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都与蒙古人更相像。
蒙古人与西方人融合非常困难,但是与汉人融合则非常容易。被汉人称为白鞑靼的突厥人,深受汉文化影响,已经汉化。
“我必须统治这块土地。”
忽必烈接受了蒙哥的委任之后,心中的期待愈发强烈。
西方的事情交给拔都和旭烈兀就行了。对中原的作战也不是第一次,但是这次忽必烈的任务是结束宋的统治。
淮河流域原本是一块富庶的土地。蒙古军要以金莲川为基地,让这块荒芜的土地重新变得富庶:成为攻打南宋的根据地和粮草补给所。在忽必烈看来,可以不用流血便能取得的东西,就绝不流血。
他们现在要做的,首先是消除百姓对蒙古军的恐惧之心,不能让他们闻蒙古军色变。必须让百姓知道,蒙古人在协助自己的人面前,绝不是嗜血的狼。
要想消灭南宋,首先要消灭大理。但是,此处地势偏僻,当政者独据一方,很难一举拿下。攻打,他们就像尘埃一样飞散,离开之后,又会像雨后春笋一样簇生。因此,对于这样的对手,攻打不如怀柔。
忽必烈并不着急。这一方面是他的性格,另一方面他也知道,不管是怀柔还是使用武力,最终的结果都是胜利。既然能取得胜利,那么自然是不流血为好。而且,怀柔的方式取得的胜利更能让敌人心服口服地跟随自己,他的损失也会降到最低。因此,虽然花费时间,却也只有这样的方法才能取得终极胜利。使用武力只不过是极端手段,是不得已而为之。
忽必烈精心布置的攻打计划,和之前蒙古人的战斗方法完全不同。
忽必烈在派出使者之前,首先安抚城内居民。没有百姓支持的敌城将会陷入孤立无援。
此时忽必烈再派出劝降使,如果对方拒绝,再发兵。而且即便是抵抗后再投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屠城。
忽必烈的战法,就像深入沙地中的水,逐渐在中原战线扩散。战也是死,降也是死,完全失去了生存希望的人会进行拼死抵抗。但是,如果还有生存的希望,又没有胜利的机会,人便会投降。而且,有的人看到战也无益,也会马上开城投降。
与其一开始就诉诸武力,不如承诺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再以强大的武力进行恫吓,敌人便会自然而然地放弃抵抗。
忽必烈的不战之战法在打开宋人的城门之前,首先打开了他们的心。
二
教给忽必烈这种稳健的作战方法的,是忽必烈青年时代的老师姚枢。姚枢教他识字,教给他学问。
“杀掉敌人或者支配敌人都不是真正的支配。杀掉敌人之后,怨恨会愈积愈深,成为祸根。不以兵马破敌,而应以心攻心。”姚枢对忽必烈道。
“以心攻心是什么意思?”忽必烈问。
“首先要像爱自己的百姓一样爱敌人。不把敌人当成敌人,而应该当成自己的子民。为人君者,统治自己的百姓和统治敌人应该是一样的。”
“这怎么可能呢?毕竟是敌人啊。”
“现在支撑我们大蒙古帝国的很多人原本不都是俘虏吗?祖汗麾下的四骏之一者别便曾经射伤过祖汗,赤老温也来自祖汗的宿敌泰亦赤兀部。而且不仅仅是这些肱骨之臣,臣斗胆,殿下的生母不也出自曾经与祖汗为敌的克烈部吗?现在的蒙古帝国已经和曾经的敌人融为一体,构筑了一个神赐的大帝国。因此,爱自己的子民和爱敌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蒙古部族原本只不过是草原上一个小小的游牧部落,统一了周边各部,先后吞并了克烈、畏兀儿、西夏、金、西辽和花剌子模,才成为一个规模空前的大帝国。
姚枢继续对忽必烈道:“为人君者,要修身、力学、尊贤、亲亲、畏天、爱民、好善、远侯。一个开明的君主,应该有广阔的视野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要总揽什么呢?”忽必烈问道。
“一切。但是,这不是说事必躬亲。您应该尽量将权力分给臣属,信任他们。将领兵打仗的事交给武将,内政交给文官。您只要将兵权掌握在手中即可。但是分权并不意味着臣属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您要经常听他们的报告,如有疑点,就要仔细询问,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必要的话,还要作出具体而准确的指示。为人君者,最为重要的,是将任务交给家臣,看着他们做事。”
“那为什么还要将兵权握在手中呢?”
“文官武将,同朝为官,行政必然会受到武力胁迫。只有将文武分离,才是善政的根本。”
姚枢所说成为此后文官掌控军权的肇始。忽必烈由此非常信任姚枢,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会跟他商量。
忽必烈在中原的威望越来越高。这让在哈剌和林的蒙哥越来越不高兴。忽必烈南征之际,蒙哥将以京兆(西安)为中心的陕西一带封给了忽必烈。当时,陕西的农耕已经有上千年历史,小麦、米、棉花、胡麻和药草是其主要出产。这些收入也随着封地一起,作为军费封给了忽必烈。
在蒙哥看来,他给了忽必烈如此巨额的军费,让他率兵南征,但是忽必烈却坐镇金莲川,按兵不动,没有取得任何战果。他觉得忽必烈的威望之所以越来越高,就是因为擅自挪用军费,当做讨好部下的资本。
一向喜欢速战速决的蒙哥无法理解姚枢传授给忽必烈的攻城战术,他变得越来越着急,疑心也随之加重。他想到派人牵制忽必烈。
速不台在窝阔台死后,参加了忽里台,便回到土剌河畔的领地,不久之后病逝,享年七十二岁。蒙哥叫来速不台的儿子兀良哈台,对他道:“我令你为副将,指挥南征军。”
当年第二次西征,窝阔台虽然任命拔都为总将,实际上指挥权却掌握在副将速不台手中。这次蒙哥的命令与窝阔台当年的做法如出一辙。
但是那次西征,窝阔台并不是因为怀疑拔都才派出速不台,这次蒙哥任命兀良哈台为副将,完全是为了监视忽必烈。
拔都和蒙哥是堂兄弟,同时也是盟友。拔都对速不台的赫赫战功和丰富经验充满景仰,非常敬重他。而速不台也会劝解经常在战场上产生矛盾的诸位王子,保持了他们之间的团结。
于是,兀良哈台的心情非常沉重。
一二五三年,旭烈兀也朝着波斯进发了。
撒里已经率军朝印度进发。蒙哥对撒里下达了“永远向前”的命令。不回头可以说是蒙古军的军令。旭烈兀在出征之际,暗自在心中做出了一个决定:此后再也不回蒙古。
蒙哥的东西两面作战计划就此全面展开。
在旭烈兀出征之前,蒙哥给出了这样的训示:“东西南北的天涯海角才是我蒙古帝国的国境线。没看到帝国的国境,你就不要回来。”
即便蒙哥不这么说,旭烈兀也没有回来的打算。当然他没有表现出来,因为他此时与这个哥哥话不投机。
旭烈兀已经将目光投向了西方。他要像拔都一样,在西方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对旭烈兀来说,这次被任命为西征的总将,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不断地远征乃是蒙古的第一要义,也是蒙古人生存下去的目的。蒙古作为众多游牧民族的集合,只有不断地为自己树敌,才能维持团结。敌人被消灭之后,在草原上过一段安乐的日子,这个原本弛缓的集体将会马上崩溃,通过远征,可以维持各部族的团结。吞并了敌人之后,敌人也将融入蒙古。为了维持更庞大的集合体,保证团结,又必须发起更大规模的远征。远征与其说是蒙古的第一要义,不如说是一种生存方式。
旭烈兀奉蒙哥之命率兵出发。由于蒙古和汉地有相近之处,因此蒙哥在忽必烈出发的时候给出了详尽的指示,但是旭烈兀西征,他几乎什么也没说。
蒙哥对撒里下达了“永远向前”的命令,表明他在这件事上的豁达。
“离开蒙古之后,怎么做都是我说了算。我要慢慢地去寻找天涯海角。”旭烈兀得意地说道。
最终,旭烈兀在波斯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旭烈兀王国(伊利汗国),成为汗国的第一代可汗。
忽必烈看到兀良哈台赴任,非常高兴,将军权交给他,自己依然回到金莲川,悠然自得。另外,他命汉人谋士刘秉忠主持,在金莲川一角筑了一座大城堡。忽必烈的一举一动都被报告给了蒙哥。蒙哥对忽必烈的疑心越来越重。
“忽必烈这个家伙,莫非是想以金莲川为根据地,从蒙古帝国独立出去?”
这时忽必烈以城堡为中心,建了一座汉式的城池,并取名开平府。他的这种做法越发让蒙哥怀疑。
而更让蒙哥感到不安的是忽必烈阵营中的那些人才。在中原战场上,忽必烈所率领的军队由札剌亦儿氏出身的木华黎麾下的札剌亦儿人、成告思汗正妻的娘家弘吉剌部、成吉思汗之妹妹和女儿的婆家亦乞列思、建国以来的同盟兀鲁兀和忙忽惕等部族构成,这是蒙古最为精锐的部队。除了这几个部族的一些著名将领之外,还有以汉人姚枢为中心的谋士团,包括畏兀儿人廉希宪,女真人赵炳、赵良弼、粘合南合和汉人刘秉忠等,除此之外,他还得到了牙老瓦赤的支持。忽必烈将军务交给五部将领,政务则交给姚枢和刘秉忠等汉官。
在忽必烈麾下,除了带兵打仗的武将之外,还有众多学士。包括精通蒙古语、汉语、西域各国语言,通晓佛典和其他各种东西方文献的安藏,中原学界泰斗王鹗,王磐,刘秉忠的老师高僧海云等,他们在忽必烈府中负责宗敎、教育和宣传等各方面事务。
另外,帖木格的嫡孙塔察儿和忽必烈的关系也非常亲密。
在金莲川西邻,有以凉州平原为基建立的阔端家。阔端是窝阔台与脱列哥那所生的第二个儿子。因为脱列哥那偏爱贵由,曾有传闻说阔端被其母诅咒。因此,在贵由死后,阔端、哈剌察儿和合失几兄弟都与贵由断绝了关系,支持拖雷家的蒙哥继承汗位。
忽必烈的动向最让阔端家担心。阔端家现在的当家人听说忽必烈在金莲川附近建开平府之后,立即派出使者问候。在得知忽必烈无意侵犯自家的领地之后,他们决定全力支持忽必烈。
就这样,忽必烈依凭金莲川建立的开平府,成为一支独立力量,并逐渐显现出威胁宗家的势头。
“忽必烈这家伙,在金莲川建开平府,且一直按兵不动,莫非是想养兵蓄锐,觊觎汗位?”蒙哥的疑心越来越重。
而末弟阿里不哥更是火上浇油。阿里不哥虽然也是忽必烈的同胞兄弟,但是他与忽必烈和旭烈兀的关系一直都不好,唯独和蒙哥较好。
“先帝驾崩之后,忽必烈哥哥便有继承汗位的野心。忽必烈哥哥在开平开府建城,已经暴露了他的野心。他在开平府按兵不动,笼络当地的汉人,与南宋联手,并得到塔察儿和阔端家的帮助,准备对可汗您倒戈相向呢。”阿里不哥这样道。
拔都建立的钦察汗国,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实力的王国。但是,这个王国位于遥远的西方,对蒙古本国并不构成威胁。然而,忽必烈所据的金莲川一带,却位于与中原邻接的地方,占据蒙古东南一隅,是攻打大国南宋的重要据点。也就是说,在这里可以掐住南宋的咽喉,因此忽必烈才盘踞在此。
蒙哥越发感到不安,于是对哈剌和林代官阿兰答儿下令道;“京兆之地委与忽必烈,如今情况不明朗。你去陕西一带,彻查收支情况。”
阿兰答儿是蒙哥的心腹,对忽必烈一直抱有反感。如果忽必烈的权威越来越高,有朝一日当上可汗,第一个遭殃的便是他。
阿兰答儿领命之后,非常高兴,立即在鞏昌府设置了一个叫做钩考局的检查机构。所谓“钩考局”,正如其字面意思,就是像用钩子将箱子里每一个角落的东西钩出来一样,调查事实真相的机构。
阿兰答儿的检查非常严格。以京兆为中心的陕西一带,原本是为攻打南宋而赐给忽必烈的。既如此,忽必烈从此处所得就不必一一向朝廷汇报。这时,蒙哥却突然派出阿兰答儿彻查,理所当然会出现账务问题。
阿兰答儿以奉可汗之命为名,将除了史天泽和刘黑马之外的所有当地代官都处以死刑,罪名是渎职。但是,谁都知道,这一带的收入已经作为军费用到了对宋作战中,在处罚忽必烈的代官之前,首先应该追究忽必烈的责任。继续追究下去,将陕西赐给忽必烈的蒙哥才应该负最终的责任。
但是,权力这个东西,经常是万能的,当权者可以把黑说成白,指鹿为马。
“都是我的责任,连累这么多无辜的人白白送死,失去这么多忠良之臣。”忽必烈悲叹。
三
忽必烈建开平府是想以此作为攻打南宋的据点。但即便忽必烈如此向蒙哥解释,也未必能够得到谅解。如果蒙哥坚持认为这是忽必烈谋反的证据,那么忽必烈就完了。
此时,蒙哥又要招忽必烈回哈剌和林。忽必烈的亲信都惶惶不安。史天泽劝道:“这一定是蒙哥汗的策略,万万不能回哈剌和林。如果您回到哈剌和林,很可能会被处死。我们有十数万兵力,以塔察儿殿下为首的东方三王家和阔端家也都支持我们。在总兵力上远远超过宗家,而且我们的将士个个都是历经百战的精兵。万一真与宗家翻脸,也没什么可怕的。”
刘黑马也道:“这次检查本是借口。原本陕西一带的收入如何支配就是我们自己的事。在战场上打仗的是我们,阿兰答儿却说什么军费使用不明,简直是胡说八道。这是蒙哥可汗害怕殿下的声望而设下的一个陷阱。他们肯定已经在哈剌和林埋好伏兵,等着您回去,一举将您擒获呢。”
史天泽和刘黑马都是汉人,也是勇猛果敢的猛将,他们各自拥有军队。阿兰答儿没敢对这二人动手。
此前,蒙古的敌人金也是汉人不共戴天的仇敌,而宋人却是史刘二人的同族。史天泽和刘黑马在对金作战的时候加入了蒙古,屡立战功,但是接下来,他们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谁也不知道,二人赞同忽必烈长期作战的策略。他们并未发誓效忠蒙哥,而仅仅是为了消灭金才加入了蒙古的阵营,因而,他们并不想听从蒙哥的命令。
其他近臣也都反对忽必烈回哈剌和林。
在金莲川一带拥有强大的兵力,但是回到哈剌和林便如同孤身一人,东方三王家和阔端家的支援也都鞭长莫及。的确,如果听从蒙哥的命令回哈剌和林,无异于自己将自己送入虎口。
但是,如果无视蒙哥的命令,拒绝回去,“谋反之意”就更加明确了。见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忽必烈犹豫不决。
他正不知该如何是好,忽见姚枢在一边一言不发,于是征求他的意见。姚枢抬起头来,平静地说道:“请恕臣斗胆直言。殿下是可汗的弟弟,也是帝国重臣。如果您无视可汉命令,帝国将会一分为二,陷入混乱。蒙哥可汗和西方的拔都殿下是盟友,这件事尽人皆知。如果殿下与宗家倒戈相向,拔都殿下必然会率军前来支援。而大理、大越、缅甸以及斡罗思也都会趁这个机会举起叛旗。此次的检查或许只是可汗受到奸臣谗言迷惑。蒙哥可汗决不会因为听信奸臣的谗言,而将殿下置于死地。如果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那是违背祖汗遗训的。臣以为,殿下应该暂忍一时,问一趟哈剌和林,消除可汗疑虑,才能避免一场大乱。为了消除可汗的疑惑,您带着全家和一族人一起回哈剌和林才是上策。”
议事厅顿时陷入一片静寂。
四
大家听了姚枢的话,都觉得很有道理。
“姚枢之言,合情合理。如果我无视命令,拒绝回哈剌和林,将很可能导致帝国陷入内乱。这不是我所希望的。我会按姚枢的建议,暂时回北方一趟。”
忽必烈作出了决定。这虽然是一次非常危险的赌博,但是忽必烈依然不想因此和蒙哥对立。他决定北还。
忽必烈将要北还的消息传到哈剌和林之后,众人反倒紧张起来。虽然是自己发出的命令,但是蒙哥没想到忽必烈会这么乖乖地听从他的命令,真的就回来了。忽必烈的声望现在已经大到让蒙哥感到害怕的程度了。
阿里不哥高兴地站起来说道:“真是天赐良机。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将忽必烈除掉。”
阿里不哥的用意非常露骨。
他野心勃勃,认为按照末子继承习俗,自己才是正统的汗位继承人。在长兄蒙哥即位的时候,他便有些不满。但是现在既然蒙哥继承了汗位,下一任可汗的人选理所当然应该把自己排在第一位。
但是,现在在众人眼里,忽必烈却成了第一人选。旭烈兀无心汗位,他现在是西征的总将,远离哈剌和林,或许他会像拔都一样在西方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无论从人望还是实力上讲,忽必烈都是阿里不哥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蒙哥将忽必烈召回哈剌和林,对阿里不哥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如果利用这个机会铲除了忽必烈,他阿里不哥作为第一汗位继承人的地位将会得到确立和巩固。
阿里不哥继续催促蒙哥:“如果错失这个机会,忽必烈以后必然背叛可汗。没有可汗的命令擅自建开平府一事便是最好的证据。东方三王家和阔端家也和忽必烈步调一致,随时准备谋反。到时,西征途中的旭烈兀也会调转马头,回来帮助忽必烈。而现在正是我们铲除祸根的最好机会。”
蒙哥开始有些动摇了。的确如阿里不哥所说,如果历经百战的东征军加上东方三王家、阔端家以及旭烈兀的帮助,宗家的兵力不是他们的对手。而他的盟友拔都一家远在西部的钦察草原,在援兵到来之前,说不定自己便已经被消灭了。
但是,得知了此情况的忙哥撒儿急忙前来,要求谒见蒙哥。
“忽必烈殿下乃是可汗的长弟,是蒙古的柱石。兄弟之间的不和将会影响帝国的团结,动摇帝国的根基。可汗您这样做会违背祖汗的遗训,导致帝国陷入危机。忽必烈殿下对可汗并无二心。可汗何不借此次召还忽必烈殿下之际,消除二人之间的隔阂,为了帝国的繁荣昌盛,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呢?”
忙哥撒儿是蒙哥手下最为强大的将军,是一直支持蒙哥的第一大功臣,蒙哥不能无视他的话。
更何况,忙哥撒儿的话合情合理。如果真的听信阿里不哥的谗言杀掉忽必烈,蒙古将会陷入大混乱。到时留在开平府的忽必烈的部下决不会善罢甘休。和忽必烈关系亲密的东方三王家和旭烈兀也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来。
既然忽必烈如此听话乖乖地回来,那么必然已经做好了各种应急的部署和准备。蒙哥醒悟过来。
另外,拔都的死也使得蒙哥不再坚持己见。拔都于一二五六年去世,年仅四十八岁。蒙哥失去了最强大的盟友,万一发生内乱,将很难收拾局面。而且事情不是杀掉忽必烈一个人就可以了结。限制忽必烈势力的增长,只需剥夺他的权力即可。
蒙哥将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藏在心里,表面温和地迎接忽必烈归来。
“皇弟你可回来了。对于你在中原的出色表现,朕已经有所耳闻。回来好好歇一阵子吧。”蒙哥抱住忽必烈的肩膀,温和而简洁地下令,“暂时就先别去打仗了,留在哈剌和林好好休养一阵子,疗疗脚伤。”
在蒙古,脚伤乃是不出征的最好借口。忽必烈虽然没有脚伤,但是他不能违背可汗的意志。
兄弟相拥,久久没有分开,对于忽必烈在金莲川附近建开平府和军费处置等事,蒙哥只字未提,更没要求忽必烈作出解释。
蒙哥召回忽必烈之后不久,将阿兰答儿也召了回来,宣布废除钩考局。在忙哥撒儿的劝谏下,蒙古避免了一次自成吉思汗以来最大的分裂危机。
但是,蒙哥并未因此放过忽必烈。一二五六年夏,蒙哥决定亲征南宋。帖木格家现在的当家主人塔察儿被任命为总将,东方三王家和五部的军队作为左翼,攻打襄阳和樊城。
蒙哥自己于一二五七年十月,亲率中军,开赴中原。
这是一个巧妙的做法。蒙哥亲自担任原本委任给忽必烈的中原战场的总将,不仅将东征军与忽必烈分离,同时不动声色地将原本作为军费补给的陕西地区没收。他入驻开平府,将以塔察儿为首的东方三王家以及五部军队悉数收归麾下。也就是说,忽必烈的权力被全面剥夺了,他的部下也不得不随蒙哥出征。
蒙哥行事巧妙,让人感觉他只不过是收回了原本就属于自己的一切。
但忽必烈不能提出异议,他陷入孤立的境地。
然而忽必烈泰然自若。在蒙哥的人看来,这可能是自信,也可能是破罐子破摔。
五
取代忽必烈掌握了攻宋指挥权的蒙哥,不久之后便明白了忽必烈如此泰然的原因。
蒙哥决定以兀良哈台为右翼,以塔察儿率领的东方三王家的军队为左翼,他则亲自率领亲兵从六盘山攻入蜀中。
塔察儿和忽必烈是肝胆相照的盟友。塔察儿的祖父帖木格由于觊觎汗位而胁迫国都被问罪的时候,是忽必烈舍身救了他。帖木格的家人没有忘记忽必烈的恩情。
“忽必烈殿下精心布置的一切,被养在深宫的蒙哥可汗轻易取走。谁会傻乎乎地跟着他去送死?”
塔察儿原本就和蒙哥不和,他不想在蒙哥麾下损伤一兵一卒。
但是,如果不听从蒙哥的指挥便会被视为谋反,于是,他只是领兵到了襄阳城和樊城,七日之后便借故撤退了。
如果塔察儿的左翼不出,只靠右翼跟敌军作战会非常危险。更何况,原本打算等着左翼和右翼扫清道路之后再行动的蒙哥主力,现在动弹不得了。
“攻宋还得靠忽必烈殿下。”
众人纷纷这样想。但是,到了现在这个地步,蒙哥也不能就此撤退。
塔察儿撤退,就只有用忽必烈了。蒙哥不得已,重新起用了忽必烈。
但是,他的作战计划没有改变。
“你从北方进攻鄂州。”蒙哥对忽必烈下令。
从平开府到位干长江中游的鄂州,一路都是荒芜之地,要攻打到那里,绝非易事。另外,蒙哥下令塔察儿率三王家的军队进攻江南的荆山,命兀良哈台从东京(安南)出发,在武昌府前面与忽必烈会合。这将是一次艰难的作战。
忽必烈和塔察儿要走的路线都将非常艰难,与之相对,蒙哥率领的主力却选择了一条相对容易的路线——从六盘山出发,攻击蜀地。这条路忽必烈已经多次走过。
在到达鄂州或荆山之前,左右两翼定会粮草不足,将士很可能饿死。
“这与让我们自杀无异啊。”忽必烈道。
“我们只得服从命令。刚才殿下说的话很对,但是战争是活的,打仗的时候一定能够找到活路。”姚枢说道。
与其失去权力蛰居家中,不如带大军作战,说不定会有转机。忽必烈听了姚枢的话,再次出兵。
南宋的北方边境设置了京湖制置司、两淮制置司和四川制置司三大军团负责边境防卫。按照蒙哥的作战计划,塔察儿进攻两淮,忽必烈进攻京湖,蒙哥进攻四川。
蒙哥将最难攻克的两淮和京湖交给了塔察儿和忽必烈,而自己却选择了最为易攻的四川。这让忽必烈和塔察儿的部下非常不满。
“可汗是想把我们当成攻打南宋的人肉盾牌吧。”忽必烈手下的将士纷纷说。
忽必烈听了,却笑着责备他们道:“我们只是抽到了一支不吉之签而已,但是,只要我们想办法,就有希望。”
蒙哥命阿里不哥留守哈剌和林,任命阿兰答儿为副将,于一二五七年十月从哈剌和林出发了。
一二五八年三月,蒙哥主力渡过了结冰的黃河,进入陕西,在六盘山设营。当年成吉思汗逝世在附近的清水县。
在六盘山,蒙哥接见了旭烈兀在西征途中派来的使者。据使者说,旭烈兀攻破了回教什叶派的一支——有着一百六十多年历史的中东最强的宗教集团亦思马因派的军事要塞。亦思马因派是蒙古西征途中最难对付的敌人,蒙哥听了非常高兴。当场将阿姆河以西的被征服地封给了旭烈兀。
夏天的三个月在六盘山休养兵马之后,蒙哥在八月对四川发起了进攻。由于忽必烈和塔察儿已经攻打过四川,所以这次蒙哥的进攻并未遭遇太多的抵抗。
此时,忽必烈和塔察儿还在备战,也就是说,现在只有蒙哥的主力在打仗。
忽必烈的军队出发时,已经到了一二五八年的十二月末,塔察儿的军队更晚,是在第二年。
缓慢行军的忽必烈在一二五九年夏天到达了山东的中心城市东平,并在曹濮间稍事修整,进而和当地的当权者——控制着东平五十四城的严忠济会谈,并得到了他的全面协助。
这对忽必烈来说是一次非常危险的赌博。山东原本就有众多反抗蒙古的势力,如果和严忠济话不投机,兵力上处于劣势的忽必烈的军队很可能被消灭。
“我不信任蒙古,但是信任忽必烈殿下。”严忠济说道。
看来,忽必烈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的安抚工作发挥了作用。
在严忠济的帮助下,蒙古军的军粮得到了充足的补给,忽必烈于是决定横穿前面三百公里的荒芜之地。
其间,蒙哥的主力在四川陷入了苦战。他的遭遇证明忽必烈的做法是正确的——南宋不会在短时间内被征服,必须有长远的怍战计划,逐渐形成包围圈,然后慢慢地勒紧,钳制对方,最后才能将其消灭。
但是,如果现在改用忽必烈的方法,蒙哥则会觉得很失面子,身为可汗的他也会遭到置疑。现在的蒙哥,明知自己有错,也必须将这个错误的作战计划进行下去了。
六月,蒙哥攻打合州城。这是一个难以攻克的要塞,蒙哥率军发起了多次进攻,但都被击退了。
这个要塞利用了四川特有的复杂地势,各城堡以山梁或坑道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防卫网。
人生地不熟而且习惯了草原作战的蒙古军一旦踏进这个网,就会被隔断,被追到山谷或者悬崖上,逐个消灭。
蒙古军不知道哪一个是主城,击破了一座堡垒之后,往往发现其背后还有更坚固的堡垒。而且,四川的酷暑也扰乱了蒙古军心。
其间,蒙古军中发生了瘟疫。大多数将士都患病,兵力几乎损失了一半。蒙哥不得不对合州城围而不攻,然后率队向重庆进发。
一二五九年九月二十六日,一个使者来到了已经到达淮河北岸的忽必烈面前。这个使者是忽必烈的兄弟木哥派来的。
当年唆鲁和帖尼生下忽必烈,便将他交给了刚刚生下木哥的拖雷侧室,由她给忽必烈喂奶。因此,忽必烈和木哥是吃同一个母亲的奶长大的兄弟。在蒙古,这种关系有时甚至比同胞兄弟还要亲。
使者向忽必烈报告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蒙哥可汗在钓鱼山附近患病,不幸驾崩,遗骸将在皇子的护送下运回哈剌和林。”
忽必烈惊讶得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第一时间更新《苍狼》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