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开!”一向待人做事不失温柔敦厚之旨的王用汲今天竟露出了金刚怒目的神态,向站在巡抚衙门后堂签押房门口挡住他的书办一声低吼,接着用手一拨,将那个书办拨在了一边,又对身后喊了一句,“跟我进来!”一阵风跨进了房门,身后还跟着一个女人,便是齐大柱的妻子。

正中椅子上空着,并无赵贞吉。只有谭纶一个人坐在案侧批阅案卷。

“怎么回事?”谭纶慢慢站起了,望了望王用汲,又望了一眼他身后那个自己并不认识的女人。

王用汲在签押房中站住了:“找你。”

谭纶:“找我怎么找到这里来了?什么事不能在按察使衙门等我回去再说?”

王用汲:“什么事你们都在这里密谋好了,然后躲着我,我在按察使衙门能等到你吗?”

谭纶的脸色也不好看了:“王润莲,这里可是一省处置公务的机密之地,你怎么能够随便带人闯进来!要是谈公务,你这就立刻出去,到按察使衙门等我。要闹意气,就脱了官服,再跟我闹。”

王用汲立刻取下了官帽走到他面前往案上一搁:“我现在不是官了,你还是浙江的按察使大人,我能跟你闹吗?”

相处多年,谭纶从来没有看到王用汲如此较真过,见他此时这般激动,竟有几分像那个海瑞的气势,也一下子怔住了。抬起头望着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故交,刚才突然冒上来的那口气慢慢平息了下去,站起来,走到签押房门口,对依然站在门外的那个书办:“去二堂门口守着。”

“是。”那书办应着走开了。

谭纶把门关了,回身时不再去案边,而是在南窗旁的一把椅子上坐下了:“到底什么事,坐下来快点说了。这可是赵中丞的签押房。”

王用汲也转过了身,直盯着他:“我知道赵中丞不会见我,我也不会去问他。可把我从昆山调来,把海刚峰从南平调来的是你谭纶。我现在只问你,毁堤淹田的事你们一汪水盖过去了,说是为了抗倭的大局,为了不牵连胡部堂。可井上十四郎的事一点也没牵着胡部堂,更无碍抗倭的大局。那么多供词在,那么多证词在,明明是严党干的事,为什么倒把齐大柱抓了?齐大柱是海刚峰从断头台上救下的,接着你们是不是要把海刚峰也抓了!”

谭纶沉默了。

王用汲更证实了抓齐大柱的事谭纶和赵贞吉事先知道,刚才还十分的义愤这时倒有七分化作了悲凉:“官场无朋友,朝事无是非,只有利害二字。你们把事情办成这样,我也不再讲什么道义,论什么是非。就说利害谭大人总得想想,海瑞和我王用汲都是裕王爷给吏部打招呼派到浙江来的,你们总不至于连裕王爷的处境也不想了吧?”

谭纶目光虚虚地望向了王用汲,依然沉默。

王用汲:“那好。海瑞的辞呈上了,我也并未接受你们台州知州的荐任。我是你搬来的,你现在让我走,或是就地免职,或是让我到北京哪个衙门仍然任个七品。我也好带着这个齐大柱的妻子到北京去,此处申不了冤,我到北京找徐阁老。徐阁老不见我,高大人张大人总会给我一个说法。”

谭纶这才正眼望向了一直低头站在门边的齐妻:“你是齐大柱的妻子?”

齐妻这时才提着裙裾跪下了:“民女是齐大柱的妻子。民女的丈夫没有通倭。”

谭纶坐不住了,站起来在原地轻轻踱着,踱了几步面对南窗又站定了:“话问到这个份上,我总得给你们一个说法。抓齐大柱前,镇抚司的上差是告诉了赵中丞,也告诉了我,可也就是告诉了一声。他们身上有上谕。奉旨办差,谁也挡不住。”

齐大柱的妻子那张脸刷地白了,呆呆地站在那里。

王用汲:“挡不住还不能上个疏向皇上辩陈吗?”

谭纶又慢慢转过了身子,望了一眼王用汲,又望向跪在地上的齐妻:“你先到门房去等着吧。”

齐妻怔怔地跪在那里,慢慢望向了王用汲。

王用汲知道谭纶有要紧的话跟自己说了,走到门边,慢慢开了门,转对齐妻说道:“去吧。”

“民女的丈夫没有通倭。”齐妻喃喃地仍然是那句话,说着向二人磕了三个响头,默然站起,黯然走了出去。

王用汲又关了门,回头望着谭纶。

谭纶这时压低了声音,却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道:“齐大柱背后牵着海刚峰,海刚峰背后牵着我谭纶,我谭纶背后牵着的就是裕王爷。这几层关系,任谁都看得明白。可皇上还是下旨抓了齐大柱,这是将自己的亲生儿子也捎带打了。为什么?严嵩亲自出手了,皇上也得让他三分哪。朝廷还在等着鄢懋卿巡盐的银子呢。”

王用汲一震,望谭纶的目光终于有了几分体谅,同时浮出了更深的忧虑。

谭纶:“短兵相接了。我不能说话,裕王爷也不能说话,你更是没有说话的份。安排一下,让齐大柱这个老婆到京师去,直接找兵部,找张太岳,叫当事人喊冤去。”

王用汲:“管用吗?”

谭纶:“齐大柱毕竟是抗倭有军功的人,上次给兵部报军功,他的名字就在第一张名单上,兵部有存案。从这个口子把事情捅开了,便能揭了严嵩那张老脸!他们要还是想杀齐大柱,追究海刚峰,这一刀下去,伤不着严嵩也得捎带上严世蕃的血。郑泌昌何茂才通倭,他脱不了干系!”

王用汲的眼中又出现了原来的谭纶,欣慰杂着歉疚,径直到书案边先把那顶官帽拿起戴了,没有看他:“到浙江来我不悔,海刚峰也总有一天会明白你们的苦心。多余的话我也不说了,下面的事我去办。”说完这番话转身向谭纶深深一揖,便欲离去。

谭纶一把拽住了他:“要密!你怎么把这个女人平安送去京师?”

王用汲:“跟另外一个女人一起去。”

谭纶询望着他。

王用汲:“这一向心里有气,这件事也就没跟你说。原来送高翰文去京师的那个芸娘前几天回杭州了,给我带来了高翰文的信。高墨卿在信中托我给他说媒,愿意娶芸娘为妻。明天芸娘就会进京,让齐大柱的老婆搭她的船走。”

谭纶:“不妥。那个女人身上有太多的事,跟她一起走,只怕到不了京师,就会让宫里的人抓了。”

王用汲:“没人敢抓。那个芸娘身上有司礼监的牒文!”

谭纶惊愕了:“她身上有司礼监的牒文?”

王用汲:“还是吕公公亲笔签署的。”

谭纶一时竟不敢相信:“吕公公亲笔给她签署牒文……难道是皇上的意思……”

王用汲:“我亲眼见过。”

“想不明白,那就不要再想了。”谭纶一挥手,“既然这样,就让她们一起走,明天就走!”

嘉靖三十九年的北京一个冬季只是稀稀拉拉间或下了一些小雪,农历十二月一个月竟一片雪花也没有下过,当时打死了钦天监的监正周云逸,第二年夏秋北边好些省份果然都出现了灾情。

嘉靖四十年恰恰相反,冬至前五天,北京城里城外一早就突然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这于年成自然是天大的祥瑞,可让各漕运衙门慌了神,京杭大运河只有一条,当年运往北京的最后一批漕粮漕银尤其是供应宫里的贡物都得抓紧在这几天抢运完毕,否则河道结冰,便是误了天大的差使。因此这一天运河通州一段满河是船,竟造成了蔽河拥塞的现象。

大雪漫天弥江,这条船到那条船一丈远便瞧不清对方的情形,又都抢着水深的河道急着往前走,于是到处都起了喝骂声,叫对方避开,有两条船上都是官差,甚至互相抄起了船篙打了起来。

“你狗日的瞎了眼,户部南直隶司押漕银的船也敢不让!”一条船上几根篙子向对方乱戳乱扑,大声喝骂。

“你狗日的才瞎了眼!老子是工部的船,装的都是为宫里修殿的料,你也敢争!”这条船上的人气焰更张,几根篙子也向对方反戳反扑过去。

这一处起了争斗,影影绰绰还有远处近处都起了各船的争斗声。

突然河面上响起了巨响的铳炮声,雪雾虽浓还是能看见好大一团的火光在河面上方闪亮。紧接着放铳炮的那个船队上又响起了大锣声!

好些争斗的官船都停止了争斗,白茫茫地向放炮响锣处望去。

那个船队好大,旗子上的字这时是看不见,可高高的桅杆上的灯笼还是隐约可见“都察院”、“总盐运使司”、“鄢”的名号!

这是奉旨南巡钦差大人鄢老爷的船队来了,争吵的官船自觉不自觉都开始往河道两边避让。

在河上行驶的那些民船商船上的老板更是都慌了,各自吆喝着自己的船工:

“靠岸!靠岸!让官府的船先走!”

鄢懋卿的船队在大雪中占了运河正中的河道浩浩荡荡驶来了!

独有一条客船仍然不管不顾调整了风帆,辅之以桨继续行驶,可还是在大雪的河中被周遭的船逼住了,欲行难行,眼看着要跟两边的船碰上了,争斗在所难免。

船舱内一个高大的身影钻出来了,站到船板上,伸出那只蒲扇大的手掌去接天上飘下的雪——这人竟是押解齐大柱进京的锦衣卫那头。

船工其实都是浙江臬司衙门换了便服的官兵,一个队官见他出来立刻趋了过去:“大人,跟不上了,我们是否要亮出名号?”

一片好大的雪飘然落在锦衣卫那头的掌心中,锦衣卫那头望着那片雪:“‘燕山雪花大如席’呀!”

那个队官睁大了眼,诧异地望着锦衣卫那头,有点不相信这句文绉绉的话是从这个大内高手嘴里说出的,伺候了一路,此人居然还会念诗?

“不要亮名号,往前走就是。”锦衣卫那头依然捧着那片雪花这才答道。

那队官:“大人,这样走难免有碰撞,都是官船,争吵起来我们怎样说?”

“不要争吵嘛。”锦衣卫那头十分悠闲,“跟着前面鄢大人的船队,不要落了。”

那队官只好传令:“挤出去!跟着前面的船队!”

毕竟都是官兵,背后又有锦衣卫的靠山,这些人趁各条船避让之际硬是竹篙齐出,撑着别人的船,听着四处的骂声,驶了出去,跟在鄢懋卿庞大船队的后面不远不近地驶去。

锦衣卫那头这才又钻进了船舱。

船舱内,齐大柱依然穿着上船时那件单衣长衫,脸上的胡子也长出来了,背靠着船舱的隔板,闭眼箕坐在那里。

另一个锦衣卫就坐在他身旁的不远处,正掀开一扇窗望着船外的雪花。

锦衣卫那头进来了,望了一眼齐大柱。

另一个锦衣卫放下了船窗页子,站了起来。

锦衣卫那头:“天冷了,把你的袍子拿一件给他穿上。”

那个锦衣卫走到靠舱壁边一只木箱前,掀开了,提出了一件棉袍,走到齐大柱面前:“穿上吧。”

齐大柱依然闭眼坐着:“不冷。”

锦衣卫那头:“不冷也穿上。”说着接过那件棉袍往齐大柱面前一递。

齐大柱睁开了眼,望向他。

锦衣卫那头:“一路上我们也没有难为你,快进京了,刑具也得戴上。”

“戴上吧。”齐大柱这才站了起来,接过棉袍穿上。

那个锦衣卫将一面枷又拿过来了,齐大柱将两只大手一并伸到身前,那锦衣卫给他套上了枷,一把锁锁了。

齐大柱又靠着舱壁坐了下去,闭上了眼。

自元代修了通惠河,京杭大运河的终点便从通州接达京师什刹海。明朝正统三年,在东便门修建了大通闸桥,这里便已成了全国货物直达京师最大的集散码头。到嘉靖时,每年仅朝廷和官府在这里靠岸启航的漕船就有两万条。年近岁末,大雪早至,许多南来的船只都被迫在通州的张家湾码头下货,但各部衙门能驶进通惠河到达这里的船仍不在少数。河道上今天的拥堵自不用说,码头上前来接货的车担人流更是嚷成一片。但无论你是哪个衙门的,这时都被赶开了,挤靠在码头两边的岸上。码头被空了出来,戒备森严,井然有序。

官兵都戴上了大沿冬帽,挎刀执枪从河岸边沿石阶到码头顶端分两列直立在纷飞的雪花中。

码头上那条大道停着好几顶暖轿,还有二十辆户部押漕银的车。

码头顶端站着好几个官员,都披着大红面料出锋的斗篷大氅,每个人的后面都有一个随从举着偌大的油布雪伞罩在头顶,望着河道中鄢懋卿那支浩浩荡荡的船队慢慢靠向码头。

——严世蕃带着罗龙文还有好几个亲信官员亲自接鄢懋卿来了!

主船驶在全队的最前面,一把伞罩着,鄢懋卿披着斗篷大氅走出了船舱,站到了船头的甲板上,向码头上端遥遥可见的严世蕃几个人双手高拱。

就在这时,难以想象的情形出现了,一条客船众桨齐飞,越过了鄢懋卿的船队,越过了鄢懋卿那条主船,抢先划向了码头!

码头上的官兵,船队上的官兵都拿起了家伙,准备要拿这条船!

快靠岸时,这条船的桅杆上升起了两盏大大的灯笼,一盏灯笼上映着:“北镇抚司”!一盏灯笼上映着:“诏狱”!

码头上,船队上,拿着刀枪的手都软软地放下了。

“是不是押那个齐大柱的朱七回了?”反应最快还是严世蕃。

“是。”罗龙文瞪大了眼,已经望见从客船上走上码头的锦衣卫那头——原来此人姓朱名七。

浙江臬司衙门那些官兵也都换回了军服,一队人先跑上了码头。接着,背着枷锁的齐大柱出现了,他身后跟着已换上锦衣卫服饰的那个锦衣卫。

一行押着齐大柱飞快地登上了码头。

“小阁老!赵大人!”锦衣卫那头——朱七迎面向他们行了个半礼。

严世蕃立刻伸手阻住他,笑道:“七爷也赶回来了?”

“小阁老这样称呼折了小人。”朱七谦笑答道,“司礼监已经骂人了,叫小的今天务必赶到,这一急,没想冲撞了小阁老。”

“你们的事要紧。”严世蕃望向了已经押至过来的齐大柱,“这就是通倭的那个人?”

“还要审。”朱七没有正面回答他,“小阁老还要迎鄢大人,小的先走了。立刻送诏狱!”

朱七向严世蕃和罗龙文又拱了下手,领着一行押着齐大柱走了过去。

这个插曲不但没有败了严世蕃的兴致,反而使他更兴奋了,脸上露出了硬硬的笑。

罗龙文:“有他们好看的了。”

“回去再说。”严世蕃打断了他,“接景修吧。”

鄢懋卿那条主船这时才靠了岸,随从高举着那把油布雪伞,跟在鄢懋卿后面从架板上走上了码头。

被北镇抚司的船挡了一下,鄢懋卿的兴致败了不小,但这时透过雪花,看见了站在码头上的严世蕃和罗龙文,立刻又满脸堆出了笑,踩着雪,疾步拾级而上。

“雪滑,走慢点!”站在顶端的严世蕃望着逐渐登近的鄢懋卿大声喊道。

“爷!想死了!”鄢懋卿大声答着,步伐更快了,走到了严世蕃罗龙文面前,冒着雪便要跪下去。

严世蕃两手有力地搀住了他:“地上有雪!”

鄢懋卿双腿屈着,抬头望着严世蕃那张冻得红扑扑的大脸,眼睛一湿:“小阁老好?阁老还好?”

严世蕃:“好,都好。”

鄢懋卿站直了又笑望向罗龙文:“大人们都好?”

罗龙文也笑着:“你把银子运回来了大家便都好。”

鄢懋卿回头一指陆续靠岸的船队:“二百三十万两,全运来了。皇上那里今年也能过个安稳年了。”

严世蕃:“税银立刻押往户部,账册送进宫去!”

立刻有两个官员大声答道:“是!”

严世蕃拉着鄢懋卿的手:“阁老正等着呢,走吧。”

时近黄昏,天又下着雪,人不愿过、鸟不敢飞的北镇抚司诏狱这条大街便更显得阴森幽长,载着齐大柱那辆暖篷马车飞快地驰过来了。

黑漆大门里,一个锦衣卫的千户领着好些锦衣卫迎了出来。

马车停下了,轿帘一掀,那个锦衣卫先跳了下来,手撩着轿帘,接着是叫朱七的锦衣卫那头跳了下来。

“太保爷,这一趟差出得不短。您辛苦了!”锦衣卫千户立刻领着众锦衣卫向他行了个礼。

原来自明太祖朱元璋设锦衣卫以来,队伙里便自己推选出功夫最高的十三个人号称“十三太保”。十三个位子一直沿袭下来,死了一个或是走了一个便挑出一个补上。这十三个人在上万的锦衣卫里不论职位高低,名头都是响的。办浙案的锦衣卫那头原来就是嘉靖朝这十三个人之一,排在第七。嘉靖喜欢这个人,又给他赐了国姓,改姓朱,姓名由此定了下来,叫做朱七。因此锦衣卫的人有时称他“太保爷”,有时称他“七爷”。

朱七见着自家人第一次露出了亲切的笑容:“原来还打量着这个年要在浙江过,总算回来了。”

刚才还行礼的那些锦衣卫一下子围了上来,向朱七纷纷嚷道:

“七爷要是不回,咱们这个年过得都没劲了!”

“七爷这一回,牌桌上小的们的银子就没劲了!”

“闲事过后再聊。”朱七笑了最后一下,转向跟他的那一个锦衣卫:“把人犯带出来吧。”

“老赵也辛苦了,我们来吧。”两个锦衣卫便走到轿帘边准备拿人。

那个锦衣卫原来姓赵,这时挡住了他们:“这个人有许多隐情,兄弟们照顾着点。还是我叫他下来吧。到了,下来吧。”

戴着枷锁的齐大柱在轿车门口露出了头,接车的锦衣卫刚想扶他,只见他顶着枷锁轻身便跃了下来。

锦衣卫那个千户和所有迎出来的锦衣卫目光都是一碰,似乎明白了些此人为何该“照顾着点”了。

锦衣卫那千户向迎出来的众锦衣卫说道:“安排牢房。然后给七爷接风!”

两条黑漆大门是不开的,只是左侧大门扇上还开着一条过人的小门,一些锦衣卫听了吩咐疾步先走了进去。

剩下锦衣卫那千户陪着朱七,两个锦衣卫陪着姓赵的那锦衣卫押着齐大柱向开着的那条小门走去。

“爷!”一声女人的叫声把六个人的脚都叫停了,六个人的目光都循声望去。

雪花还在纷纷扬扬下着,一个女人拎着一个布包袱飞也似的跑过来了。

“你到这里来干什么!”朱七和四个锦衣卫还在愣神,背着枷锁的齐大柱对那女人一声大喝。

原来是柱嫂。这时已是满身的雪,任齐大柱横眉怒目抓着他的衣便跪了下来:“我是你的人,活着给你送饭,死了给你送灵。”

几个锦衣卫才知道这是齐大柱的婆娘,四个锦衣卫都望着朱七。

朱七不吭声,只是望着齐大柱和跪在他身前的那个女人。

柱嫂:“我到京城已有半个月了,海老爷王老爷都给我写了信,我住在翰林院高大人家里。爷,这是你的冬衣。”说着把那个包袱递了上去。

“这里不许送东西!”押齐大柱的一个锦衣卫伸出手便去抢那包袱。

朱七这时吭声了:“让她送吧。”

那锦衣卫把手又缩了回来。

齐大柱原是担心自己的女人受连累,听她一番告白心里也酸了,接过那个包袱:“京里不是你待的地方,我也已是个没下场的人了。想法子搭个便船回去吧。”

柱嫂还跪在那里:“爷,我一个人你叫我回哪里去?”

齐大柱别过了脸:“回浙江,找个老实人嫁了吧。”

那柱嫂慢慢站起了,深望着齐大柱,齐大柱却拿着包袱一个人向黑门走去。

朱七和几个锦衣卫跟着走去。

突然,朱七的目光一闪,猛地一回身跃了过去!

原来柱嫂低着头向那辆车的车轮猛撞过去,就在头要撞上车轮的瞬间被一只大手生生地拽住了。

几个锦衣卫都转了头,齐大柱也慢慢回转头来。

“大人,你现在不让我死,回去我还是个死。”柱嫂望着朱七。

“好刚烈的女人!”朱七赞了一句,“齐大柱,我说了算,这个女人不许休了她。”

齐大柱闭上了眼:“你这是何苦。愿意待你就待在北京吧。”说完这句向诏狱那条小门走了进去。

到了严嵩书房门口严世蕃罗龙文和鄢懋卿都脱下了大氅,随从接了过去,三人走进了书房。

白头父子,白头师弟,严嵩掌枢二十多年,依靠的还是眼前这个儿子和这两个弟子最多。这时冬寒早至,室外飘雪,他坐在冒着青火的白云铜火盆前,朦朦地望着进来的三人跪在面前,尽管目视模糊,骨子里涌出的却是前所未有的温暖。

“船上冷吧?”严嵩望着鄢懋卿的身影问道。

“见到阁老早已温暖如春了。”鄢懋卿几月在外,一时间还没看出这时严嵩的变化,笑着答道。

“什么如春?”严嵩没有听清楚,复问一句。

鄢懋卿一愕。

严世蕃在他耳边说道:“还不是三个月前那个事闹的。现在眼也花了,耳也背了,声音小便听不见。”说着他站了起来,走到严嵩的座椅前,在他耳边大声说道:“他说见到你老就如沐春风,不冷了!”

严嵩孩子似的一笑:“我能听见,这么大嗓门干什么?”

“阁老听见了。都起来坐吧。”严世蕃招呼罗龙文和鄢懋卿起来。

三个人都在严嵩的身边坐下了。

严世蕃望着鄢懋卿,依然大着嗓门:“把这一次去两淮两浙巡视替朝廷收了多少盐税银子跟阁老说一下吧。”

鄢懋卿依然怔怔地望着严嵩:“才几个月,没想到阁老老得这么快……”

正高兴的时候,严世蕃不耐烦他这副伤感败兴的样子,手一挥打断了他:“说高兴的事吧!把收了多少银子告诉阁老。”

鄢懋卿转出笑脸:“小阁老还是那般性急。公事是谈不完的,阁老春秋高了,巡视盐务的事我详细写了个帖子,让阁老慢慢看。”说到这里从袖子里掏出了一本厚厚的帖子双手递给严嵩。

严嵩接过帖子却拿在手里:“详细账册都给皇上送去了吗?”

鄢懋卿大声地回道:“送了!银子送进了国库,账册呈给了皇上。”

“那就好。”严嵩这才就着灯光把那个帖子凑到眼前望了望封面,看不清,又望向鄢懋卿,“看不清了。你告诉我,这一次一共收了多少税银。”

“阁老!”鄢懋卿大着嗓门,接着举起左掌伸出两根手指:“二百!”接着又举起右掌伸出三根手指:“三十万!”

严嵩听清楚了,却没有立刻表态,在那里像是盘算着,好久才说了一句:“二百三十万,补今年京官的俸禄和各部衙门的开支应该够了。宫里的呢?”

“放心吧!”严世蕃大声地说道,“宫里的埋伏早就打下了。这二百三十万是给国库的,还留了一百万我收到了工部。五十万年前送进宫去给皇上赏人。剩下的五十万,过了年,就帮皇上把去年烧了的万寿宫修起来!”

几个人都满脸兴致地望着严嵩,等他高兴的回应。

严嵩的眉头却皱起了,又在那里费神地想着,接着摇了摇头:“不应该这样做。授人以柄哪……”

严世蕃被冷水浇了一下,那张大脸一下子也冷了:“你老也太胆小了。钱都到了国库再拨出来又不知要费多大的劲。这样做皇上只会高兴,谁敢拿皇上的把柄!”

严嵩:“呈给皇上的账目上写了这一百万吗?”

严世蕃:“这是瞒那些人,怎么能瞒皇上,当然要写上。”

严嵩这才点了点头:“写上了就好。”

严世蕃又兴奋了:“有了这三百三十万,让皇上看看,到底谁是大明朝的忠臣!徐阶高拱张居正那些人想倒我们,弄了个赵贞吉接管了织造局,怎么样?都快年底了,五十万匹丝绸还不到一半的数。现在好了,他们队伙里自己干上了。等着看戏吧!”

他的嗓门大,严嵩又听得认真,这回都听清了:“他们自己干上了什么?”

严世蕃:“高拱张居正他们推举的那个海瑞有通倭的嫌疑,我叫人参了一本,逼赵贞吉下令抓的人。锦衣卫的朱七今天已经把人押回京里了。你老就等着看徐阶高拱张居正他们自己干仗吧!”

严嵩一惊:“你们抓了那个海瑞?”

严世蕃:“眼下还没动他。抓的是淳安的一个桑户头子,从改稻为桑开始就领着人造反。后来通倭,被何茂才抓了,竟让那个海瑞给放了。还送到了胡汝贞那儿去打仗,真是反了天了。抓了这个人,那个海瑞便跑不了,怂恿海瑞闹事的那些人也脱不了干系。”

严嵩又沉默了。抓齐大柱原是严嵩秘密奏陈嘉靖然后由北镇抚司暗中执行的事。可让严嵩没有想到的是儿子竟同时派人参了本,而且一直瞒着自己。父子同心,又如此不通声气,严嵩现在就是想说什么也无话可说了。

严嵩慢慢抬起了头,良久才说道:“不要惹事了。毕竟背后牵着裕王。”

严世蕃:“有些事你老不知道。一个举人出身的七品官竟把浙江闹得天翻地覆,郑泌昌何茂才的命有一半是丧在他的手里。这一次鄢懋卿去江南他又公然叫板,跟老鄢过不去,还不是仗着他背后有人!老鄢也不争气,怕了他,连淳安都没有敢去。你说气人不气人!”说到这里他斜盯着鄢懋卿。

鄢懋卿尴尬地一笑:“也不是怕他,跟他干有什么劲?”

严世蕃嘴角一撇:“我们越是退,人家越是上前。浙江的事,我们的人都被他们杀了,不办他几个,这个身就翻不过来。爹,这件事你老就别管了,让儿子收拾他们。”

严嵩气衰,烦这个儿子就烦在这些地方,盛气高涨。不由分说,他将手里拿着的鄢懋卿那个帖子往身边的茶几上一搁,躺了下去,干脆闭上眼不做声了。

严世蕃只好闭上了嘴。

罗龙文总是在这样的时候出来转圜:“阁老说得对,小阁老,有些事还是从长计议的好。”

“通倭也要从长计议!”严世蕃瞪了他一眼。

“小阁老,公事慢慢谈吧。”鄢懋卿目带乞求,脸带谄笑望了一眼严世蕃,然后转向严嵩,大声地说道:“阁老,儿子们还有件真能让你老欢喜的事,还没有说呢。”

严嵩这才又慢慢睁开了眼,望着他,轻叹了口气:“闹腾的事就不要跟我说了。”

鄢懋卿笑着大声道:“还真是闹腾的事,你老一定会欢喜。”

严嵩怔怔地望着他。

严世蕃当然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太败老爷子的兴,勉强转了笑脸,也望向鄢懋卿:“耳朵都背了,你那个欢喜马屁拍得再响,他也未必能听见。”

鄢懋卿:“这小阁老就不明白了。不喜欢的事耳朵就背,喜欢的事耳朵准不背。”

严世蕃:“那就不谈公事了,拍你的马屁吧。”

鄢懋卿笑走到窗边,开了一线,院内的灯光透了进来,他对外大声说道:“上些劲,比平时奏响亮些!”

窗外突然响起了一声清脆的檀板,接着小堂鼓敲响了,接着一阵悠扬的曲笛声传来了。

严嵩的耳朵这时似乎真不背了,躺着的身子也直了些,侧着头,眼中慢慢闪出了光亮。

窗外接着传来了一个坤伶正宗吴语的昆曲:

脸欺桃,腰怯柳,愁病两眉锁。

不是伤春,因甚闭门卧。

怕看窗外游蜂,檐前飞絮,想时候清明初过……

严嵩突然抬起了右手停在空中。

鄢懋卿在窗边连忙叫道:“暂停!”

檀板曲笛歌喉顿时停了。

严嵩手撑着躺椅扶手想坐起来,鄢懋卿和罗龙文一边一个搀着他坐直了身子。

严嵩眼中闪着光:“这是《浣纱记·捧心》的唱段,不像是原来的昆山腔。什么人改的曲子?”

鄢懋卿立刻谄笑着大声说道:“阁老确是法耳,这是昆山的魏良辅闭门十年调用水磨改出来的新昆腔,江南人叫它水磨腔。眼下也就这个班子能唱,是魏良辅亲手调教出来的。儿子花了二十万银子买了这个班子,特为孝敬你老的。比原来的好听些吗?”

“这个魏良辅了不起!”严嵩依然沉醉在余音中,“亏他十年水磨,竟没了烟火气。”

鄢懋卿大喜,立刻走到窗前:“接着唱!”

窗外檀板曲笛又响了。

坤伶那歌喉又婉转飘了进来:

东风无奈,又送一春过。

好事蹉跎,赢得恹恹春病多……

玉熙宫的殿门紧闭,大殿的四角四只大白玉铜盆的银炭从里往外冒出青色的火苗。

左右两条紫檀木长案上又摆上了那两把各一丈长的紫檀算盘!十二名太监正飞快地在那里左手拨珠右手挥毫计算着从江南送来的盐税账目。

大殿中央赫然摆着两只铜皮镶边的大木箱,盖子掀开着,木箱上剩下一半的封条还清晰地能看见“盐运使司”几个大字!

两个递送账目的太监穿梭般从大殿中央木箱中拿出账页送到长案上,又从长案上把已经算过的账页拿回到大殿中央另一只木箱中。

声耳之娱,在嘉靖这里截然不同,钟磬丝竹檀板歌喉之属,了无兴趣。他最喜欢听的只有三种声音:一为设坛拜醮时的钟鼓诵咒声,二为朗读青词时的四六平仄声,第三便是眼下外殿偌大的算盘发出的算珠噼啪声了。这三种声音有一种响起他便两眼放光,心驰神往。

灯火通明,窗外飘着大雪,窗户又都打开了。寒夜的雪风吹得嘉靖身上的丝绸大衫往后飘起。他站立的那张御案上便多了许多条玉石镇纸,压着一张张账单,以免被风吹走。

今年入冬后的精舍还有了一个改装,平时用来隔着大殿的纱幔不见了,精舍与大殿之间都装上了紫檀条幅门,条门上方的隔棂空间且都糊上了皮纸。在这里当值的太监们说这是万岁爷今年新的“德政”。往年冬日因皇上耐不了烟火气,外面大殿一般都不让生火盆,当值的人冻得要死。今年让在这里装了这一面紫檀条幅门,外殿便可以生火了,正好起到了一殿之间冷暖殊异的作用。其实这里面还有一层嘉靖不愿说与外人的原因,今年以来他突然觉得暴响的算珠声震得耳朵有些难受,隔了这一面条门响声正好合适。

这时他站在案前一任窗外的雪风吹着,眼望账单,耳听算珠,两眼闪光。

最苦的依然是吕芳,他是凡人,换季自然要换衣,可他此时穿厚了不行穿薄了也不行,只得穿着一件夹袍,轻轻推开条门一线侧身进来,扑面便是寒风,他立刻将门闭上,一手拽紧了胸襟,一手拿着那张墨迹发亮的账单摆到御案上,压上玉石镇纸。嘉靖的目光立刻投向了那张账单。

吕芳裹紧了衣襟又向条门走去。

“过来。”嘉靖的目光从账单上移向了他。

吕芳连忙转身:“主子。”

嘉靖走到了神坛前揭开了盒盖从里面二指拈出一颗鲜红的丹丸:“吃了,就不冷了。”

吕芳连忙趋了过去跪下,双手朝上接过那颗丹丸:“谢主子隆恩。”说着立刻将丹丸塞进嘴里,这才站起又退到条门边开了一线挤了出去,带上条门。

出门后,立刻转过了脸吐出了那颗丹丸,从袖中掏出一块手帕包了又塞进了衣襟里,这才向大殿中央走去。

他的目光望向了贴有“盐运使司”封条的那口木箱,木箱已经见底,吕芳知道这是最后一轮账目了,便不再一张一张传递,站在那里等着这一批账目算完。

算珠声慢慢稀疏下来,几乎同时,两条长案前十二名太监算完了所有的账目。

十二名太监同时拿起各自记下的最后一页账目捧到嘴边细细吹干。

两个递送账目的太监一个走到左边的案前将六张账页收了拢来,一个走到右边的案前将六张账页收了拢来,二人同时走向吕芳双手呈了上去。

吕芳接过这十二张账页:“撤了。”

左边六个算账的太监抬起了左案上那把巨大的算盘轻声走了出去。

右边六个算账的太监抬起了右案上那把巨大的算盘跟着轻声走了出去。

一个递送账目的太监将装着原账册的那口宫中木箱套上铜锁咣当一声锁了,然后将那把偌长的铜钥匙递给站在身边的那个递送账目的太监,那个太监双手捧着钥匙走到吕芳面前呈了上去。

吕芳接过这把钥匙:“挑了灯把火盆搬出去关好殿门。”

“是。”两个太监便趋到墙边的条几上各自拿起一个铜盘一把剪刀,一个走到左边,一个走到右边,各自将两盏高燃着明火的巨烛的烛芯剪了放向铜盘内,接着去剪第二盏。

吕芳这才捧着那叠账页和放在账页上的长铜钥匙走向精舍的条门。

御案上的账单嘉靖都已看完,这时已经坐回在蒲团上。

吕芳进来走到嘉靖身边,先将那把铜钥匙呈了过去,嘉靖接过那把钥匙挂在内衣的腰带上。

吕芳接着将手里那叠账单的第一页呈了过去。

嘉靖接过,飞快地看完了这页账单,吕芳接回这页账单,又呈上第二页账单。

接着是第三页,接着是第四页……十二页账单片刻间都看完了。

吕芳这个时候是绝对不去看嘉靖的脸色的,接过第十二页账单便走到御案前去收摞用镇纸压着的那些账单。

“去年朝廷派的巡盐御史去两淮两浙收了多少税银?”嘉靖问话了。

吕芳:“回主子,好像是一百四十多万两。”

嘉靖:“前年呢?”

吕芳:“是一百七十多万两。”

嘉靖从蒲团上站起了,又开始大袖飘飘踱了起来:“派别人去收税,是一年比一年少。鄢懋卿去,一次就收回了三百三十万,比别人两年还多。你怎么看?”

吕芳想了想才答道:“还是严阁老的人行哪!”

嘉靖突然站住了,慢慢盯着吕芳,那眼神似要把他倒过来看:“朕赐你的那颗丹药为什么吐了?”

吕芳愣了一下,接着跪了下来:“主子法眼。奴才是将仙丹藏起了。奴才有私心。”

嘉靖:“你怕吃了会死?”

吕芳立刻磕了个头:“回主子,仙丹吃了只会长寿怎会死人?奴才是想起了杨金水。”

“你想把那颗丹丸送去给杨金水吃?”嘉靖的眼神慢慢横了过来。

吕芳:“主子圣明。下晌奴才听人说,这么大冷的天,杨金水还穿着一件单衣,夜里都在院子里走。”

嘉靖:“蓝神仙那些人就不管他?”

吕芳:“不是不管。蓝神仙说,这是他的冤孽,报应完了自然就好了。”

嘉靖沉默了,目光移向窗外:“杨金水在杭州四年,功劳还是有的。他要是不疯,今年五十万匹丝绸就织出来了。朕何必还要靠向人家讨钱来过日子?没有可靠的人了,现在连你也没有真心了。”

吕芳抬起头凄凄地望着嘉靖:“奴才哪些地方不真心,请主子明示。”

嘉靖:“朕刚才问你鄢懋卿下去怎么就能收来这么多银子,你为什么不说实话?”

吕芳:“乾坤都握在主子手里,主子的心比日月都明亮。”

嘉靖:“朕明白是朕的事,朕现在要听你说。”

吕芳:“是。两淮两浙的盐引,在太祖爷和成祖爷的时候每年都有上千万的税收。此后一年比一年减少,其中有些部分确是直接调给南京那边充作公用了,但怎么说也不会像前年去年一年只能收一百多万。今年鄢懋卿一去就收回了三百三十万两,原因只有一个,那些管盐的衙门都是严阁老小阁老的人,钱都被他们一层一层贪了。上下其手,铁板一块,派人去查那是一两也查不出来,可只要鄢懋卿去了,他们都会乖乖地献出来。说句伤心的话,大明国库的钥匙一多半都捏在他们手里了。朝廷要用钱这条门只有他们才能打开。”

嘉靖:“你现在明白朕为什么上回不追究严世蕃他们,反而派鄢懋卿南下巡盐了吧?”

吕芳大声地说道:“主子圣明!奴才还有下情陈奏。”

嘉靖:“说。”

吕芳:“朱七他们一直跟着鄢懋卿的船队,今天也回来了。天黑前朱七来见过奴才。他说,鄢懋卿在把这些银子押回京里以前,还有三条船。”

嘉靖:“什么三条船,干脆点说还运走了几百万,是不是?”

吕芳:“圣明无过主子。南直隶那边咱们的人也有呈报,说鄢懋卿今年巡盐至少收了五百多万税银。除了报上来的三百三十万,至少还私瞒了两百万。两条船去了江西,一条驶往分宜严阁老的老家,一条驶往丰城鄢懋卿自己的家。还有一条船在一个月前装作商船驶回了北京。”

嘉靖:“好嘛!两百万银子三条船,游南游北,我大明朝这条运河倒是为他们修的了。”说到这里他拿起了御案那摞账单上鄢懋卿的奏疏:“鄢懋卿这只老鼠,居然还在奏疏里说什么‘为解君忧敢辞其劳’,又说跟严世蕃商量了,专留下一百万给朕修万寿宫?朕的钱,他们拿两百万,分朕一百万,还要朕感谢他们!”说到这里他一把抄起了那摞账单狠狠地往地上摔去,脸色铁青,气喘加剧。

“主子!”吕芳慌忙爬了起来,奔过去一手搀着嘉靖的一条手臂,一手伸掌在他背后慢慢抚着,“主子千万不要伤了仙体。要不,奴才这就叫东厂和镇抚司的人把他们的家都围了!”

嘉靖毕竟是每天打坐练功的人,很快便调匀了呼吸,甩掉了吕芳的手,又走回蒲团前坐下:“是该收网了!可还不到抄家的时候。”

“是。”吕芳又走了过去,“下面该怎么干,请主子示下。”

嘉靖:“快过年了。让他们再大捞一把,过个快乐年。”

吕芳明确了嘉靖的意图,便不再讳言:“‘多行不义必自毙’。主子的圣意奴才明白,为防打草惊蛇,以免他们转移赃款,要先稳住他们。可要稳住他们,有些事奴才不太好办。”

嘉靖:“什么事?”

吕芳:“回主子,海瑞放的那个齐大柱,朱七今天押回京了。严世蕃那边揪住这个事,说是通倭大罪,要一查到底。奴才想,他们这是对着裕王爷他们来的。不查,他们便会生疑;查了,又会伤了裕王爷。”

嘉靖眼中露出了凶光:“他严世蕃的意思,朕的儿子也会通倭?”

吕芳:“那他还不敢。他们是想用这个人先打海瑞,再打裕王爷身边那几个人。天下便又都是他们的天下了。”

嘉靖想了想:“那就让镇抚司先审,年前将这个人正法了,安他们的心,也断了他们的念想。”

吕芳略一犹豫,答道:“是。奴才给北镇抚司打招呼。”

嘉靖对吕芳的慈爱又回来了:“得罪朕儿子的事,你就不要出面了。镇抚司该陈洪管,叫陈洪去办。”

吕芳低下了头:“是。”

嘉靖:“严嵩现在应该在等朕传旨了,把他还有徐阶都叫来。”

吕芳:“是。”

昆曲还在窗外唱着,严嵩像是突然感应到了什么,扬了扬手。

鄢懋卿立刻走到窗前:“停!”

檀板曲笛歌喉齐扎扎地住了声。

严嵩望向鄢懋卿:“该戌时了。景修也有几个月没回家了,回去吧。还有你们,都回去吧。”

严世蕃:“老爷子也该歇着了,我们今天先散了。明天上午龙文以通政司的名义催促刑部行文北镇抚司,那个齐大柱通倭的案子要抓紧查。下午我们再来陪老爷子听昆曲。”

罗龙文:“一部《浣纱记》都得听好几天呢,何况还有那么多部?快过年了,年前把该办的事都办了,正月里陪着老爷子慢慢听。”

“好!”鄢懋卿在窗前立刻向窗外说道,“今天就唱到这里。各人到暖房去都把澡洗了,吃个宵夜,歇了。明天给阁老唱全本的《浣纱记》。”

窗外应声繁忙,显然各自在收拾东西。

严世蕃:“爹,那我们走了。”

严嵩手一挥:“走吧。”

三个人又向严嵩行了礼,罗龙文鄢懋卿跟在严世蕃后面走了出去,一个随从领着两个婢女走了进来把门关上。

那随从对两个婢女:“暖床,伺候阁老歇息。”

“是。”两个婢女走进了侧面的卧室。

严嵩:“歇不了哇。给我准备一个汤婆子,安排好暖轿。”

那随从:“阁老爷,这么晚了还去哪里?”

严嵩:“备着吧,或许要进宫。”

那随从还没反应过来,门外传来了禀报声:“禀阁老,皇上召阁老进宫。”

那随从这才服了,大声答道:“知道了!”接着又转对卧房那边吩咐道,“快来,伺候阁老进宫!”

两个婢女一边系着衣扣一边又从卧房匆匆走出来了,伺候严嵩更衣。

玉熙宫没有生火,北窗又照旧开着,寒风袭来,徐阶还挺得住,但严嵩毕竟老了,尽管身上的衣服加得厚厚的,他仍觉着骨头都冷得阵阵发疼。

“把窗户关了。”嘉靖坐在蒲团上招呼吕芳。

“是。”吕芳走过去把几扇窗户都关上了。

立刻便没有那么冷了,两个人站着,严嵩眼花,徐阶却早已发现平时他们来应该有的两个绣墩没有了。

“端进来吧!”吕芳向隔门外喊道。

两个当值太监一人端着一个约一尺半高、一尺见方、上面镂空着花纹的红木凳子进来了,摆在严嵩和徐阶的身后。

“坐吧。”嘉靖温和地说道。

“谢皇上。”严嵩和徐阶答着一齐坐了下去。

屁股一挨着那凳立刻有了反应,那凳里生了火盆,滚滚烫烫。

徐阶立刻站起了:“皇上的精舍里不能有烟火气,臣等不能坏了天规。吕公公,还是搬出去吧。”

严嵩这时也慢慢站起了。

严嵩是江西人,徐阶是江苏人,望着各自坐的所谓凳子空格里面都显出了红红的火炭,如何不知皇上今日赐给他们坐的是南方一带老人在冬寒才坐的火桶。

吕芳笑道:“皇上的天恩,这里面烧的不是木炭,都是檀香。”

严嵩也不得不说话了:“皇上如此恩宠,臣等实难消受。”

嘉靖一笑:“八十多了,这么晚从被窝里拽出来,朕也不忍心哪。坐吧。”

二人又一齐向嘉靖一躬,这才又坐下了。

“徐阁老。”嘉靖望向徐阶。

“臣在。”徐阶欠了欠身子。

嘉靖:“你管着户部,鄢懋卿那二百三十万两银子收到了吗?”

徐阶:“回皇上,臣刚从户部来,都清点了,入了库。”

嘉靖:“还是严阁老调教出来的人能干哪。有了这笔钱,今年过年你也不会向朕哭穷了。”

徐阶:“还是皇上庙筹有方,八月派了鄢懋卿南下巡盐。要不臣真不知道今年这个年怎么过了。”

严嵩耳背,但正如鄢懋卿在他书房所言,喜欢听的和该听的时候耳朵就不那么背了,这时他一直凝神细听着,那一君一臣几句问答大致都听清了,却依然装作没有听清的样子,安静地坐在那里,继续听着。

“朕的庙筹也不是都灵。”嘉靖提高了声音,“抓了杨金水,派了个赵贞吉去兼管江南织造局,快年底了,五十万匹丝绸还没有织出一半。徐阁老,朕看你这个学生本事也平常。”

徐阶只得又站起了:“是臣督促不力。臣明日就发廷寄严催赵贞吉。”

嘉靖:“丝绸是织出来的,不是催出来的。朕问你,江南织造局现在还挂在五个徽商的名下是怎么回事?听说这几个徽商还是胡宗宪的本家是怎么回事?”

徐阶:“回皇上,当时沈一石死了,是郑泌昌、何茂才找来的这几个人……”

“郑泌昌何茂才都死了,账总不能记在死人头上吧!”嘉靖打断了他。

徐阶跪了下去:“是。这件事明天臣一并在廷寄里追问,叫赵贞吉明白回话。”

“胡宗宪的病养得怎么样了?”嘉靖问这句话时没有看徐阶,似是在问严嵩。

君臣奏对,声音传向何方,语气是在问谁,像徐阶这般老臣都已能闻风知向,这句话便没有回答,在等着让严嵩回话。

严嵩自从耳背以后,每次召对都备感艰难,如果句句奏对都听不清楚,那便是该致仕了,这时便望向嘉靖:“请问皇上,可是问臣?”

嘉靖:“胡宗宪是你的学生,应该有信给你。”

严嵩:“回皇上,胡宗宪自从告病前上了个奏疏,一直并未给臣写信。可他的病况臣知道,南直隶巡抚最近去看过他一次,说是积劳成疾,只怕一年半载还养不过来。”

嘉靖有些黯然:“胡宗宪是有大功劳的人。写封信给他,叫他一是好好养病,二是管管自己的本家,不要掺乎江南织造局的事。弄出事来,面子上不好看。”

严嵩:“臣明天就给他写信。”

嘉靖提高了声调:“朕上次就跟你们说过,各人的儿子各人的弟子各人管好。比方淳安那个知县海瑞,这一次又给朕出了个难题,要朕将淳安百姓今年借织造局的粮债全免了,还要朕免去淳安全县三年的赋税。他爱民,叫朝廷出钱,朕也只得认了。现在有人出来替他说话了,还要升他为知州。可他自己却提出来愿意到江西分宜去当知县,赵贞吉还准了他的请,请朕准他去分宜。分宜是严阁老的老家,他们这样做是什么意思?徐阁老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严嵩一惊。徐阶跪在那里也是一惊,这时不得不抬起了头:“回皇上,这件事臣并不知道。”

嘉靖便望向了严嵩:“严阁老,把这个人调到你的老家去你有何看法?”

严嵩一时片刻哪里知道嘉靖此时突然拿起这把双刃剑是何用意!好在二十年来这样的应对也不知多少次了,便只得依然以不变应万变,顺着嘉靖的话答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上认为谁该到哪里任职就到哪里任职。这个海瑞真要是个清官,能到臣的老家去,也是臣老家百姓之福。”

嘉靖手一挥:“真是清官倒也罢了。就怕有些人打着清官的名头,到处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吕芳。”

吕芳:“奴才在。”

嘉靖:“朱七叫来了没有?”

吕芳:“回皇上,已经在殿外候旨。”

嘉靖:“叫他进来。”

吕芳走到那一面条门边向外面当值的太监:“传朱七。”

“是。”外面应答着。

吕芳刚走回原位站好,朱七那高大的身影便在开着的条门外出现了,视线刚好能看着坐在蒲团上的嘉靖,他跪倒了,像一座山,“砰”地在门外磕了个头:“奴才朱七叩见皇上万岁爷!”

“那个通倭的人押回来了?”嘉靖问道。

朱七:“回万岁爷,押回来了,关在诏狱。”

嘉靖:“朕这里有人上本,说这个人是海瑞放的。明知是通倭的人,海瑞为什么要放他?”

朱七:“回万岁爷,据奴才等查问,海瑞当时认为这个人通倭没有证据,因此放了他。”

嘉靖:“那个倭贼头子井上什么郎的都招认了,这还不是证据?”

朱七:“回万岁爷,那个倭贼头子叫井上十四郎,确与奴才抓的这个齐大柱在新安江船上拿粮食换生丝,因此被官兵拿了。海瑞认为这件事不足以证明齐大柱通倭。”

嘉靖:“那你们呢?你们查了吗?”

朱七:“回万岁爷,奴才也曾去查过,但那个井上十四郎被何茂才臬司衙门的人带走后便不知去向,奴才们因此也查不下去了。”

嘉靖:“那你认为这个人到底有没有通倭情事?海瑞和这件事到底有没有关节?”

朱七沉默了。

嘉靖:“哑了喉了?”

吕芳接言了:“该怎么说就怎么说,明白回话。”

“是。”朱七应了一声,提高了声调,“回万岁爷,以奴才多年办案的阅历,这个齐大柱不像通倭的人。还有海瑞,他是今年六月初三从福建到的杭州,六月初六到的淳安,从不认识齐大柱。纵算齐大柱有通倭情事,海瑞也不知道。”

“不知道就敢放人?”嘉靖逼问道。

朱七无法回答,沉默地趴跪在那里。

精舍内外都沉默了。

这一段时间虽是嘉靖和朱七在一问一答,严嵩和徐阶都一直紧张地听着,心里也一直在揣摩,等着嘉靖最后亮出底牌。

“吕芳。”嘉靖打破了沉默。

“奴才在。”吕芳连忙答道。

嘉靖:“朕看镇抚司这个衙门你们也该好好整治整治了。这个朱七,人称七爷,你们一直在朕面前夸他何等了得,现在都看到了?一个这样的案子都弄不明白,还帮着通倭的人说情。”说到这里他盯向朱七声转严厉,“锦衣卫是拿人的,案子审都没审,你凭什么倒先把案子定了?谁在你那里说了情了!”

朱七一下子懵了,抬着头茫然望着嘉靖怔在那里。

严嵩和徐阶这时虽然头都微低着,但一切似乎都明白了,皇上这一次是准了严氏父子的本。

“回话!”吕芳见朱七懵了,一声大喝。

“奴才该死!”朱七回了这一句,猛地把头磕向门外的砖地,铜头铁骨的人,一时情急失了分寸,这一头碰下去,立时便见砖地上有无数碎片迸溅起来!

吕芳大惊,连忙闪身挡到嘉靖面前,以防迸起的碎片溅到嘉靖。

严嵩和徐阶也惊了,一齐望向门外。

好在有门扇门槛隔着,朱七那个头磕下去砸碎的砖片并没有一块飞进精舍。只是地上那块砖已经砸得破碎不堪,凹进一个大洞。

吕芳的脸煞白,知道这个祸闯大了,说话便都急促了:“反、反了天了!来人!”

两个当值的太监很快出现在门外。

吕芳指着朱七:“把他押到陈洪陈公公那里去,等候发落!”

“是。”两个当值太监便去拿朱七。

“用不着。”嘉靖一句话把两个太监的手定在半空中,“无非是把朕这座金銮殿拆了嘛。”

这话一出,吕芳急忙跪下了。门外两个当值太监也在朱七的身边跪下了。

既紧张又尴尬的是严嵩和徐阶,这时想跟着跪下又不干自己的事,不跪下嘉靖这时已然是龙颜震怒,二人都僵在那里。

嘉靖眼睛瞟向了他们:“就拆了金銮殿,你们各人也分不了几片瓦去。”

这就不得不跪下了,严嵩和徐阶都跟着跪了下去。

这时反而是朱七抬起了头挺直了身子望着嘉靖:“奴才无状,犯了天大的罪,奴才这就自行去提刑司听候处死!”

那五个人都趴着,这时只有嘉靖的目光接着朱七的目光。朱七立刻感到万岁爷的目光中并无怒意。嘉靖这时又把目光移望向他的额头,见那额头浑然无事,嘴角掠过一丝似笑非笑:“砸碎一块砖,与天什么相干?朕也不要你死,这块砖朕也不换。朕还让你去审那个齐大柱,与海瑞有关就办海瑞,与别人有关就办别人。要是与任何人无关,就除了这个祸根,让他过了小年,腊月二十三朕等着你顶着块砖来把地补上。”

朱七似乎从嘉靖深邃的目光中看到了什么,这时心乱如麻,这个头只好磕在门槛上:“奴才谢万岁爷隆恩!”接着站了起来向殿外走去。

嘉靖的目光望着朱七山一般的背影欣赏到消失以后,才转望向跪在地上的严嵩徐阶和吕芳:“朕都不惊,你们惊什么?都起来吧。”

严嵩徐阶和吕芳都站起了,两个当值太监反而还跪在门外。吕芳:“朱七都走了,你们还待在那里等着过年哪?”

两个当值太监慌忙爬起,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吕芳的这句话使嘉靖破颜一笑,望向已然坐下的严嵩和徐阶:“你们家里的人是不是也这样淘气?”

严嵩和徐阶同时又欠了欠身子,几乎同时胡乱答道:“是。”

嘉靖:“浙江那个人通倭的事你们都听到了。让镇抚司去审,牵涉到任何人朕都绝不姑息。徐阶。”

又直呼其名了,徐阶连忙站起:“臣在。”

嘉靖:“奏请朕调海瑞去严阁老家乡的本章就是你的学生赵贞吉上的。你说,这个海瑞还能够用吗?”

徐阶:“至少在审清通倭情事之前,此人要革职待查。”

“嗯。”嘉靖应了一声,又望向严嵩,“严阁老,这样办这个案子,严世蕃满意否?”

严嵩也站了起来:“臣以为通倭这件事绝对与海瑞无关。臣同意赵贞吉的提议,让海瑞去江西分宜任知县。”

嘉靖:“严阁老这是给朕的面子啊。吕芳。”

吕芳:“奴才在。”

嘉靖:“海瑞是朕的儿子向吏部推荐的。你向裕王传朕的口谕,严阁老给他面子,这个海瑞朕也就不追究了,叫他往后不要再向吏部胡乱荐人。”

吕芳:“是。”

嘉靖:“江浙是朝廷赋税重地,海瑞不能再待在浙江。调江西,但也不要去严阁老的老家,离严阁老老家二百里有个兴国县,那里的百姓苦,就让他去那里。徐阁老,你明天就把这个廷寄寄给赵贞吉。”

徐阶:“是。”

“闷。朕也要打开窗户透透气了。”嘉靖也从蒲团上站了起来。

吕芳走到窗前将窗户一扇一扇又打开了,寒风立刻袭了进来。

嘉靖的丝绸袍子也立刻飘起来了,望着严嵩和徐阶:“这里冷,你们还是都回自己的热窝里去吧。快过年了,别的事过了年再说。”

严嵩和徐阶慢慢跪下了,磕了个头:“是。”

徐阶自己站起了,吕芳搀了严嵩一把也站起了,二人慢慢退了出去。

嘉靖用余光望向退出隔门的二人。

严嵩一脸茫然。

徐阶一脸黯然。

第一时间更新《大明王朝1566》最新章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