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资产分化远比收入分化更严重
贫富分化不仅体现在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均,更体现在资产拥有的巨大鸿沟。
一个年收入10万的80后中产阶级生活在北京,如果在2008年之前买房,他就能晋身为有房一族;如果到2013年还没有买房,尽管他的收入在不断提高,他也将丧失负担房产的能力。房产就像一道财富的阶级门槛,迈过去你会看到另一片世界,迈不过去你将永远纠结。
在中国,房产是贫富差距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美国,金融资产则是财富阶层的等级壁垒。
当富人们在1976年发动财富分配革命时,首要突击方向就是货币政策。货币主义的发祥地芝加哥大学,本来就是洛克菲勒财团用货币武装起来的思想大本营,货币主义的兴起对富人攫取社会财富立下了汗马功劳。货币主义大师弗里德曼被统治集团派去亲自调·教里根总统,同时也为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开小灶”,货币魔法被神化为包治经济百病的万灵药。
超级富人们非常欣赏格林斯潘在1987年应付股灾所采取的货币铁腕,只要华尔街出现灾难,美联储总是最先扑上去用印钞票摆平一切麻烦。流动性救助和降息成了格林斯潘的拿手好戏,1987年股灾只是牛刀小试。20世纪80年代末的储贷危机时,美联储开始大规模救助银行系统;90年代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危机中,中央银行甚至出手拯救对冲基金,次贷危机之后就更是包揽了金融系统的所有风险。
伯南克比格林斯潘走得更远,在印钱救银行的规模上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他是靠研究大萧条起家,最令他扼腕长叹的就是美联储在1929年到1933年没有印出足够的钞票去挽救银行,如此贴心的思路怎不让超级富人们颔首赞许。
美国10年国债收益率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了30多年的长期走低
在美联储的精心呵护之下,华尔街大佬们全然没了风险,赚了归自己,赔了算国家。同时,通货膨胀被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压制了30年,长期利率走低成为世界共识,而资产价格暴涨则是理所当然。
在20世纪80年代仅有数百亿美元资产的华尔街投资银行,开始玩起了超短期回购和商业票据融资,然后反复扩大长期资产规模的“养券”生意,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投行们竟坐拥上万亿美元的庞大资产,规模膨胀了上百倍。对冲基金、货币基金、保险公司也纷纷参与30年来最丰盛的资产盛宴。
吃大餐,就需要有大菜,这就是美国如吹气球一般膨胀起来的债务规模。别人的债务就是金融体系的资产,国家债务、地方债务、公司债务、消费债务、按揭债务、学生债务、汽车债务、信用卡债务,都成了富人们的美味佳肴,利率不断降低,债券就不断升值,大菜变得更加开胃。有美联储守护着零利率,外加QE购债效果等同于负利率,资产升值更是令富人们眉开眼笑。
在1976年财富分配的转折点上,美国所有负债不过5万亿美元,这是自17世纪殖民地时期开始,直到1976年为止的350年间积累起来的总债务。而1976年之后不过35年,美国的总负债就膨胀了10倍以上!以1/10的时间,欠下10倍的负债,这真是百倍的速度!
在1976年之前的350年中,美国总共积累了
5万亿美元的债务,而2008—2009年
仅两年内债务就增长了5万亿
金融危机之后,负债不是爬升,而是在飞涨!在2008年到2009年区区两年间,美国新增的债务总额就达到了5万亿,赶上了350年所积累的全部负债!
负债是对现金流的压迫,而国家和民众的超高负债,是对国民收入的巨大压迫,它改变了社会财富的流向。在美联储的强力保护之下,富人们肆无忌惮地掠夺了穷人的财富。
在债务迅猛膨胀的一片繁荣之下,股票市场的资金高度充裕,公司摆脱了政府和工会的掣肘,大力削减了员工福利,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进一步压缩了人力成本,同时获得了巨大的税差红利,公司利润获得了惊人增长,30年股市的暴涨和源源不断的股息分红,使富人们的荷包更加膨胀。
在历史上有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那就是豪强大户很少纳税,当今世界也不例外。富人们不仅拥有压倒性优势的资产与收入,更重要的是这些资产与收入只承担很低的税负,这使得富人们的财富膨胀得更快,制定分配规则的权力更具支配性。
征税权是所有政府最重要的权力之一,也是一个社会进行自我平衡的关键手段。税负不公平,财富分配就会失衡,贫富分化就是必然结果。一个社会出现制度性贪婪的重要标志,就是税收制度的均衡性被打破,从而造成不可逆转的两极分化,这是古往今来一切帝国与王朝盛衰兴亡的转折点。
统治集团的贪婪堕落,不是会与不会的问题,而是快与慢的问题。社会制度如同一座建筑,历经风吹日晒,雨雪冰霜,它将必然走向老化,根基稳固并不断维护的建筑会持续更长的时间,而年久失修甚至自挖墙脚的建筑则会加速坍塌。
当统治集团和富人们放纵自己的贪婪欲·望,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肆意践踏之时,国家税收制度必然首先遭到破坏。在当今世界,富人们掌握着税收制度的制定权和避税奥秘。例如,资本利得税明显偏低,1978年,在超级富人发动“第二次革命”之前,资本利得税为35%,1981年里根时代降到了20%[13],到2012年仅为15%。另外,遗产税对超级富人形同虚设,房地产有各种税收优惠,连按揭利息也在抵税之列。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避税天堂,当然只有富人才有资格进入“天堂”。
在五花八门的避税手段中,超级富人们广泛采用的就是基金会的“天堂”模式,他们频频“裸捐”全部身家或大部分资产,降低应税收入。在基金会的章程里,只需把家族后代列为具有一票否决的关键投票权,就可以高枕无忧地规避几乎全部税负,如遗产税、赠与税、资本利得税。当然,基金会每年要拿出一部分钱资助科研、医疗、扶贫等慈善事业,但这些捐助比起累进收入所得税简直不值一提,而且这些资助,还能有效地替超级富人增加话语权。难怪美国人常说所谓的“非营利”(Non-Profit)的本质,就是“非纳税”(Non-Taxation)。
在基金会的玩法中,最早的拓荒者就是洛克菲勒家族。《华盛顿邮报》曾披露洛家经过两代人经营,绝大部分家族资产已经转入了不同层次和级别的基金会,以及由此衍生出了下属、分支、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公司,从而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基金会网络体系。每个基金会的财务报告既无须审计,更不用公告,在社会舆论和政府监管的雷达中完全失去了踪迹。
当尼尔森洛克菲勒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参加总统竞选时,不得不披露财务状况,他个人申报了3300万美元,众人当然不信,后来他承认身家2.18亿美元,比原先高出6倍。这是金本位时代的2.18亿美元,远比21世纪的美元值钱太多倍。这一数字已经非常惊人,但不过是洛家“裸捐”了绝大部分资产之后的“零花钱”。拥有如此惊人的财富,但参议院却发现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尼尔森竟然没有缴纳过一分钱的个人收入所得税。
在世界的富豪榜上,人们肯定看不到洛克菲勒这样扎眼的大家族。但在1975年洛家发动财富革命时,洛家财团打理自家基金会财富的专业团队就有全职人员154人,顶级财务专家15名,管理着700亿美元的资产,注意,这是20世纪70年代的700亿!《洛克菲勒报告》一书披露:20世纪70年代时,洛家名下的基金会多达200多个,间接或衍生出来的不下千家,洛家实际控制着大通曼哈顿银行(摩根大通)、纽约国家城市银行(花旗银行)和汉华银行,老本行标准系的石油公司更不必说。除此之外,还控制着美国100家最大工业公司中的37家,20家最大交通公司中的9家,最大供水、电力、燃气公司的全部,4家最大保险公司中的3家,美国50家最大商业银行之中25%的资产和最大50家保险公司中30%的资产[14]。
这一切还是在超级富人们发动财富革命之前!
如今,他们在国民收入中攫取的份额是当年的5倍,而资产升值带来的财富差距就更为悬殊,债券市场膨胀了10倍,股票资产膨胀了20倍,而当年完全不存在的金融衍生市场,现在已是数百万亿的庞然大物。超级富人们的特权更是达到玩弄法律、政要于股掌之间的程度。
豪强大户富可敌国,但却很少纳税,而美利坚帝国又必须维持庞大的开支,惊人的赤字、如山的国债、萎缩的福利、难以为继的社保医保,透支了90%的中下阶级未来几代的财富,他们承受着极度不合理的税负压力,而遭遇的却是日渐减少的发展机会。在“美国梦”淡去的同时,失掉的是希望,滋生的是不满,经济痛苦正在向社会危机悄悄蔓延。
美国出现的财富分化的问题,也是世界主要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这既是上一次金融海啸的根源,也是下一轮经济危机的导火索,问题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反而正在加剧恶化。人们不知道下一轮危机何时爆发,但可以肯定它将不仅是一场规模更大的金融危机,而且还将是一场货币危机和社会危机。
以史为镜,可知现在的畸形。
世界经济是在复苏吗?眼睛看见的只是海市蜃楼;金融市场更安全了吗?内心感受到的却是大断裂之前的寂静。
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是啊,暴风雨就要来了!
第一时间更新《货币战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