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东南篇

青麓茶场,长江下游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营小茶场,主产青峰、雀舌、碧螺春,品质中上。

夏修白出现在此地是因为这儿是他的老家,而夏明若则是因公,所以两人在茶场门口碰面时,双方都觉得不可思议。

老黄嗷呜一声扑到夏修白怀里,夏修白揉猫感叹:“他乡遇儿子,此所谓五大喜,不过这儿有什么可挖的?哎对了,你妈给你做了一身新大衣,呢子的,贼帅。”

夏明若心想,新大衣又不准我穿,成天挂在衣橱里供着,别说贼帅,匪帅也没用。

他就解释了,原来茶场的这片丘陵被一条长江支流的支流——青麓河分割成两个部分,在河湾北面的岗上,最近探出了一处新石器村落遗址,亟待发掘,但是本地县政府人力财力都有限,加上不重视,所以没能力组织一支考古队,正好夏明若他们的队伍流窜在附近,上级就干脆派他们来看看。

夏修白极不以为然地说:“有什么好看的,我真不理解你们,老把古人的灶台子、粪坑子当宝贝。”

夏明若说:“嘿,此地的县长也是这么说的。”

夏修白说:“我要是有这个闲工夫……”夏明若飞扑过去捂住他的嘴,李长生带着徒子徒孙微笑地经过,打招呼说:“修白?巧遇巧遇,你好啊!”

夏修白赔笑说:“都好,李老您辛苦了。”

两人目送考古队走远,夏修白问:“你们住哪儿?”

夏明若指着小山顶上一座青瓦白墙的大宅院:“县文化馆安排的,据说离遗址最近,而且主人家也很欢迎。”

夏修白张望了半天,回头一脸无奈的神气:“你告诉他们,其实是咱家的老宅没有?”

“哪敢呢!”夏明若说,“你又不是不知道老宅里经常有古怪,说是别人家还好,万一让他们知道是我的,还不得头一天就给挖了?一个个都跟穿山甲精似的。”

父子俩埋头叹息了一会儿,各自拎着行李上山。这时刚刚入梅,天气凉爽,小山上雨雾弥漫,清香袭人,碧油油的茶树一行行整齐地排列着,一直绵延到了视线之外。

夏修白告诉儿子,老家前些天来信,说相熟的几个茶场都陆续被人承包了。夏家想承包茶场,但前些年那些事儿至今心有余悸,就怕又犯什么错误被人割了尾巴,所以喊夏修白回来商量商量,顺便玩儿玩儿。夏修白是厂里的着名老油子,当即递了张病假条就跑来了。

茶场的场长王月香是夏修白的嫂子,正陪着考古队说话,她看见小叔子老远就扯开了嚷嚷:“老幺!快来!就等着你杀鸡呢!”

夏修白赶忙做手势说:“嘘——嘘——”

王月香嗓门儿大,一说话漫山遍野的回声:“玉环怎么没来啊?”

夏明若几个纵跃跳到她身边,故意提高了声音说:“大婶你好,贵地风光真是宜人。”

夏修白紧随而上,热情洋溢:“大姐好,初次见面,我姓夏。”

王月香愣了半天,夏明若拼命朝她挤眼睛,王月香心想这父子俩又搞什么鬼名堂?李长生问:“修白啊,你怎么会来?”夏修白说自己来买茶叶,李老头儿哦了两声,竟然也没听出来忽悠。

夏修白此人,用北京话来说叫做“顽主”,正经事情不做,文化水平不高,但天南海北都知道一点儿,且没有那份浑不吝,反而附庸风雅特别装腔,正对了李长生的路数,李长生拉住他就侃,从三皇五帝一直说到中苏外交。有夏修白在,学生们也能少听点儿唠叨,皆大欢喜。

雨势渐渐大了起来,平常的农户家都正忙着插秧苗,茶场也不清闲,天天早上五点就出工,摸黑了才回来,因为过了梅雨就是盛夏,茶叶会变得又粗又老不值得采摘,好茶的季节也就结束了。

梅雨天也是考古发掘最不适宜的时候,这时节还坚持工作,那就是行为艺术,叫做泥与水、灵魂与劳模之舞,领导他们不下地,所以考虑不到这一点。

第二天雨势依然不减,大家就商量,要不还是先去看一眼?老待在场长家喝茶闲扯淡也不是个办法啊。李长生就吩咐夏明若和小史去找长筒套鞋和斗笠。

小史悄悄问夏明若:“昨晚上你听到什么怪声音没有?就在天花板上面。”

夏明若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回答说:“有是有,不过应该是建筑材料热胀冷缩或者老鼠跑动。”

“哪能呢。”小史说,“我怎么听着像窃窃私语啊,你说不会是有鬼吧?”

“史卫东,我看着你就想到一句话——与数千年的信仰力量相对比,无神论的教育多么苍白无力。住进一屋子半夜听到点儿声响就说是鬼,你这是一个考古工作者的正确态度吗?羞愧去吧你!”

小史说:“去你的,夏别信。”

夏明若打发小史去不远处的茶场库房找鞋子,自己冒雨跑到茶园里见王月香,王月香正忙着采茶,气鼓鼓地说:“怎么?今天肯认我了?”

夏明若说:“唉,伯娘,我们实在有不得已的苦衷。您快帮我找七八套蓑衣斗笠,还有套鞋什么的。”

王月香说都在阁楼上,梯子就在厅堂里,自己去拿。夏明若说:“您老是把祖宗留下的护宅神仙灵牌放在阁楼上也不是个事儿啊。”

王月香说:“别提了,那几个牌牌和座像明明‘文革’时被人拉去‘破四旧’了,可不知怎么的又被送回来了。听说拿了灵牌的当天,有个造反派突然在河里淹死了,隔天又淹死一个,隔天还淹死一个,他们都吓得不得了。你大伯怕人家说我们破坏革命,只好藏起来,就藏到现在了。”

她嘴上说话,手里的活计可不停。她们这个茶场里二十多人几乎都是女工,而且都是熟练工,习惯在两只手的食指上绑刀片,采摘的速度比一般茶工快许多。

夏明若隔着雨幕看见不远处有个工人似乎是个小伙子模样,王月香说:“你不记得他了?他是我的本家侄子王新啊,小时候你们在一起玩儿过。他这几年在外头混得不好,刚来茶场。”

夏明若挠头想了想说:“还真是不太记得。”

这时小史笼着手在山顶上喊:“别信——!库房里只有茶叶——哪来的鞋啊——?”

夏明若喊:“来了来了。”王月香说:“快去吧,别淋雨了。”夏明若走了几步,又回头多看了那个叫王新的几眼。

阁楼上被王月香收拾得挺干净,小史帮夏明若举着油灯,他四处张望,看见夏家祖宗们的牌位和画像整整码了两面墙,感慨说:“好大一个家族,怎么也姓夏的?”

夏明若说:“巧合。”

老黄轻手轻脚地跳上阁楼,对着排位喵喵数声,歇一会儿,抓耳挠腮,又喵几声。小史觉得背脊发凉,忍不住又问:“老黄是不是在和人说话?”

“老黄,别闹!”夏明若呵斥,又鄙视小史说,“你也就和它一个水准。”

两人拿了雨具下来,大伙儿穿着停当刚走出门,夏明若就听到有人喊他,回头一看是个样貌平平满脸青春痘的小伙子。

夏明若说:“王新,什么事?”

王新跑过来:“你们是要去那个什么古墓吧?大姑让我过来给你们带路。”

“不是古墓,是村落遗址。”领队的李长生纠正,“谢谢你小伙子,耽误你时间了。”

王新看上去是个很内向的人,他有些害羞地低下头,对老头儿的客气反而表现出不自在。

一行十多人淋着大雨行为艺术到遗址处,发觉是个离河流只有数百步的高地,高出周围地面三四米,高出河床约二十五米。高地顶上相当的平整,长满了灌木与杂草,从发现石器的情况看总面积大约在一万平方米左右。山间的平地并不鲜见,要不是本地的文化馆已经探明,谁也猜不着下面竟然有上万年前的文化遗存。

第一时间更新《考古手记》最新章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