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2章

梁宅。

位于省城内城范围内的梁宅, 是由两座五进大宅院合并而成的。梁家虽不能跟南陵郡的八大世家相提并论,却也是传承了上百年的大家族。

不过,跟梁家惯常对外宣称的, 本家在南陵郡, 济康郡这边只是旁支不同。事实正好相反, 留在这里的才是本家, 去了国都的却是旁系分支。

这也是为什么,杨冬燕想破头都没想出来,南陵郡那头有什么姓梁的大家族。真相却是,梁家因为虚荣, 也因为需要一个背景靠山, 才故意对外放出消息, 暗示本家在南陵郡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大破天的那一种。

假话说多了, 有时候不光外人相信了,连他们自家人都忍不住信了这话。

然而, 这却是在太平年间。

当日子过得平顺无忧的时候, 甭管这牛皮怎么吹, 都是无伤大雅的。像梁家这样的人家, 放在国都虽然是不值一提的, 但搁在济康郡这一亩三分地上,却是实打实的地头蛇。

又因为本朝并不限制商户人家的子嗣科举入仕, 他们家不光有钱也有权势, 还习惯了跟历任郡守打好关系。

官商相互勾结,这属于地方常态,只要事情别那么过分,就算是当今圣上, 那也是睁只眼闭只眼的。

所谓的别太过分,指的当然是不能影响到当地百姓的生活。

这一点,梁家做得挺好的,尽管家大业大,在省城的权势也大,却一贯秉持着乐善好施的做派。其子嗣多是入了省学、府学的,但他们家本身也开办了好些个学堂,以较为低廉的价格向平头百姓开放。遇到年景不好的时候,也会顺势给自家的佃农减免一些佃租。

总的来说,梁家是属于那种良心还在的富贵人家。

其实,家族若想长时间的保持兴盛,那么低调才是最重要的。像那些耀武扬威的纨绔子弟,多半都是家中发达不久的,但凡是传承超过了百年的人家,都深谙为人处世之道。

而这一次,梁家是真的承受了无妄之灾。

梁家嫡出五少爷梁俭兴,即窝头的同窗,这会儿正茫然的坐在书房内,面前是摊开的书本,却已经许久不曾翻页了。

梁俭兴……

温良恭俭让,他这辈儿的名字中间字便出自于此,也就是说,他们家发家至今已经至少第四代了。要知道,普通老百姓取名可就没那么讲究了,老魏家就是个典型,取名随心所欲。

可惜,就算是传承已久的大家族,也不一定就真的能一帆风顺。

譬如梁家。

梁俭兴是家中的嫡幼子,打小就是被宠着长大的,他前头有哥哥们顶门立户,不需要他多努力。偏巧,他的读书天赋不错,才十五岁就考取了秀才。倒是比不上当初的窝头,但窝头那是发奋苦读,而他只是得闲了随便读读,毕竟家里人也没将希望都放在他身上。

本来以为,自己的人生就是这般顺顺利利的走下去,兴许他能考上举人,从此走上仕途。如若不能,那就再念两年,到了年纪,家里自会安排相看亲事,成亲生子,像他父兄那样安心过日子。

谁知,蒋郡守突然出事了。

没出事时,梁家这边也有预感了,毕竟蒋郡守那些作为实在是算不得隐秘。或许是因为他一早就明白事情已经坏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了,便索性疯狂敛财,仅仅是稍作掩饰。但那又怎么可能隐瞒住在祖祖辈辈都待在济康郡的梁家呢?

是察觉了,也大概能猜到接下来蒋郡守会做什么,但梁家选择了沉默不语。

当时想得很简单,只要不与蒋郡守同流合污,等任期一到,对方甭管是全身而退,亦或是直接逃亡,都不会再回到济康郡了。到时候,一切就恢复了正常了,至于年景不好,熬一熬也就过去了,横竖自家佃农总不至于活不了的,最多也就是自家损失一些佃租,等回头年景好了,再恢复也不迟。

然而,谁能想到呢?

安平王世子说来就来,雷厉风行的困住了郡守府,并将一切与郡守府相关的官员尽数羁押,包括他们背后的家族。

梁家能在济康郡盘踞这般久,自家人当然也是有当官的。哪怕本朝有“当地户籍者不得在当地为官”的规矩,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学官就是个特例,因此只要考上了举人,完全可以先在当地的官学里谋个差事,等回头看哪边空出缺儿来,再顶上便是了。

还有就是,可以联姻嘛!

像梁家这样的大家族,嫡女庶女都是用来联姻的工具,甚至有必要的话,嫡子庶子也一样可以。像梁俭兴的一位堂兄,就娶了蒋郡守的庶女,而他的另外一位堂姐,便是许给了蒋郡守跟前的心腹官员为妻。

这些都是常态了,连梁俭兴这个十来岁的少年郎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完全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哪怕最近这一两年来,蒋郡守的所作所为让人倍感不适,可那又如何呢?

嫁出去的梁氏女自是不提,横竖等任期结束,她就会随着夫家远走他乡。而那位娶了蒋郡守庶女的堂兄,名义上虽然还是梁家的嫡子,但其实他娘倒真的是他爹的发妻,只是他爹却是个庶子。

权衡之下,即便蒋郡守真的出事了,甚至祸及家人,那么梁家要全身而退也是相当容易的,不过就是损失两个子嗣罢了。

只是,安平王世子压根就不按牌理出牌。

人家都懒得仔细调查,只是将一干人等尽数捉拿到案。说白了,安平王世子是个武将,哪怕临时被委以重任,可他还是不具备审案断案的能力。

寻常人没那个能耐,大权在握的时候,保不准就强行上了。可安平王世子真不是普通人,他自认没那个能耐,所以干脆利索的将所有与此案相当的人,尽数羁押了起来,准备到时候一波全给带回南陵郡去。

要不然怎么会连省学、府学的先生们都被调用走了呢?只因为安平王世子下手太狠了,但凡是在省城稍微有点儿权利的官员,都全部被抓起来了。

摆明了就是一副“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放过一个”的架势,且完全不听劝。

——想说什么自个儿心里先想好,等回头到了南陵郡,自然会有人过来询问的,到时候只怕问的你们想不说都不行了。  

这番话是安平王世子亲口所说,还是对着所有被牵连的官员家属说的。哪怕话里头没有丁点儿威胁的意味,仅仅只是平铺直叙,可对于这些官员家属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

首先,济康郡的事情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速度快一些的话,那么到了春耕时分,差不多就可以打道回府了。可但凡有些地方没能第一时间送去粮食和种粮,那么安平王世子就肯定会继续待下去,什么时候出发就不一定了。

其次,就算到时候一切顺利的出发了,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官员们,这回却是被当成案犯一般,全都被缉拿到了牢房里的,且不说这期间要吃多少苦头,单说从济康郡前往南陵郡的这一路上,搞不好连命都能丢了。

再一个,即便到了南陵郡,真的就能遇到青天大老爷?万一碰上个只在乎自己升官发财,全然不管案犯是否清白无罪的,拿这些人当祭品来堆砌自己的升官路,怎么办?

都是千年老狐狸,谈什么聊斋!

每年官场上要冤枉多少好人,心里没个数儿?就算最后证明了对方的清白,又有多少人能平安无事的回到家里?搞不好,就在被羁押在牢房里的这段时日里,家中变故突生,等回到家时,早已是家破人亡、物是人非了。

这些道理,梁家都是懂的,只是原先没搁在自己身上,自然是不当一回事儿的。

可如今……

安平王世子还算是不错的,他只是将官员们集体关押到了牢房里,对于官员们的家属,则是派人将其围困,但也不是那种直接派兵包围的,而是多少都掩饰了一番。

这也是为什么,猪崽能得到消息说女学暂且延迟开学,而完全没有产生任何狐疑的原因。

因为她并没有亲眼看到兵差将梁宅围困,还道是跟窝头一样,仅仅是最单纯的延长假期。

当然,这里头也有一部分原因在于猪崽是个傻的。

可这也仅仅是暂时的。

等将来,所有的事情都办妥了,他们作为直系家属,那都是要跟随安平王世子一起南下国都南陵郡的。

当然,旁支倒是不用跟随了,但像梁俭兴这样的长房嫡子,是不可能逃得过的。

到时候,恐怕一切顺利,也难保不会脱成皮,去掉半条小命都是好的,最怕的还是把命丢在路上。

丢了命……

梁俭兴忽的想起去年发生的一桩事儿,有个同窗的远亲被人诬陷入了大牢,希望他帮着走走门路,看能不能将人救出来。

他帮了忙吗?

那是当然的。

只是到底还是略晚了一步,因为他忙于家族宴请,再说那位同窗跟他也不是特别亲近,还有就是同窗的远亲嘛,又不是同窗的爹娘兄弟。

反正就是那么一回事儿,最后查到时,人已经死在了牢里,而他在略微懊悔之余,出面帮忙索要了赔偿,一共三十两银子。

在那个时候,他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过错,又不是他害了对方。事实上,那个同窗还是对他千恩万谢的,甚至死者的家属还冲着他磕了头。因为死者是家中的顶梁柱,没了他,家中好些个孩子都要饿死了,幸好有三十两银子的赔偿,起码可以置办几亩地,就是赁出去,也能拿到好些粮食。

可仔细想想,假如他当时能够稍稍上心一些……

再不然,设身处地的代入一下……

哦不,根本就不需要设身处地的思考,他如今不就是陷入了绝境吗?就算还能待在自家,可终于一天,也是要跟家里人一起被关在囚车里,一路奔波的赶往南陵郡的。

绝望和恐慌在他的心头蔓延。

当然,也在相关人等以及他们家属的心中蔓延。

**

与此同时,杨冬燕也从窝头口中知晓了事情原委。

窝头信誓旦旦的表示,他那位梁姓同窗一贯都是看不惯蒋郡守的,所以他不可能跟蒋郡守同流合污的。

杨冬燕相信啊!

“看你说的,你就是个秀才,你同窗肯定也是个秀才。那蒋郡守得有多掉份,才会跑去跟秀才同流合污!”

她不是相信梁同窗的人品,而是相信蒋郡守的档次没那么低。

窝头被噎了一下。

这时,在旁边听了半天的猪崽,终于回过神来了:“你们在说啥啊?是不是说我念的学堂……”

“对对!猪妹你干脆改名叫傻妹得了,你能上学堂,还是我同窗帮着牵线搭桥的。对了,那是他们家专门给自家姑娘办的族学,你的同窗都姓梁吧?”

猪崽先是生气窝头管她叫傻妹,可很快,她就被窝头后来那番话吸引住了,只答道:“也不是所有人都姓梁,也有姓其他的。”

“肯定有表亲的,还有就是像你这样,托了关系送进去的。”窝头斜眼看她,“其他人也就罢了,你那些姓梁的同窗,只怕全都被抓起来了。”

猪崽:……!!!

吓懵了好嘛!

本来,因为假期延长的缘故,猪崽可高兴了。天天待在家里,也不用上课了,也不用写作业,更不用见天的早起上学了。要知道,眼下虽然已经是二月里了,那也是很冷的,每天早晨从被窝里钻出来的那一刻,不亚于酷刑。

可窝头告诉她,她的那些同窗好友都被抓起来了?

一个没忍住,猪崽“哇”的一下放声大哭起来。

“这又是咋了?”杨冬燕也就一个晃神吧,她还在回忆安平王世子的事情,毕竟是曾经帮过自家大忙的人,要是真能搭把手,她也不介意帮一把。

结果,大孙女嗷嗷大哭。

“咋的?你打她了?”杨冬燕问窝头。

窝头迅速撇清自己:“我不是,我没有……猪妹就是听说她的好朋友被抓起来了,这才哭的。”

“谁会吃饱了撑的没事干抓一群小丫头片子的?”哪怕杨冬燕从未见过猪崽的好朋友,那也能大概的猜到那些是啥人。

安平王世子小时候倒是没少闯祸,还欺负过她的侾哥儿,可那都是多久以前的事儿了,起码也有十几年了。

当下,杨冬燕安慰猪崽:“没事儿的,你哥逗你玩儿的呢!就算梁家真的出事了,被抓起来的也是你哥的同窗。”

猪崽:……

谢谢,并没有得到安慰。

窝头:……

奶啊,扎心了啊!

成功的把俩孩子都给搞得心情无比抑郁后,杨冬燕还是想补救的,她不仅跟窝头详细的询问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还让大牛得闲了打听一下。

当然,仅限于打听情况,而且这一切都是基于保证自己相安无事的大前提下的。

得亏梁俭兴不知道这个事儿,不然只会感概,报应来了。

当初,他给人帮忙就是在做完了自己的事情之后,闲下来了才慢悠悠的打听情况,再根据打听到的情况,不紧不慢的找人托关系走门路……反正这么一圈下来,没有十天半个月是不可能的,所以人凉了嘛。

而如今,杨冬燕办事简直跟他一般无二。

首先,她是不可能自己跑出去打听的,没那个闲工夫。其次,就算托人打听,也是让大牛先做好手头上的事情,得闲了再说的。再然后,就算真的打听到了情况,先跟她说清楚了,再由她想想辙儿,看能不能伸手帮衬一把。

假如说不能……或者比较麻烦……

那就不好意思啦~

不过幸好,梁俭兴什么都不知道,他只是闷在家里,借着读书统共的由头,一天到晚都待在书房里。但事实上,只有他知道,他什么都没看进去。

……

半个月后。

梁俭兴收到了一本书,那是他年前借给窝头的。当初是说好了,让窝头假期里看的,或者直接誊抄一份,到了年后开学了,就还给他。

可这不是家里出事了吗?要不是看到这本书,他都忘了这事儿了。

随意的将书放到一边,梁俭兴忽的心头一动,又将书拿了回来,匆匆翻过,才意识到方才搁书时的那一阵异样不是假的。

书不是原装货了,只有书皮才是。

里头的书页全是窝头自己誊抄的,当然不全是,有几页是他写的信,只是伪装成了书。

毕竟,梁家这边又不是重兵把守的,安平王世子倒是派了人过来守着,但并不算严格。像日常的送东西进来,都是允许的,哪怕要递东西出去都可以,只是梁家人不能轻易离开而已。

杨冬燕估摸着,像这样的话,送个信应当不难。不过,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她还是让窝头做了伪装的,正好窝头誊抄了一份,以她对军营里的人了解来看,最多也就是随手翻几下,确定没夹带私货就成了。仔细一些的还会看一下笔迹,或者翻最前和最后的,不可能一个字一个字的仔细检查。

——因为她拿到供品的书籍时,也是这么检查的。

于是,那书就到了梁俭兴手中。

那是他的书,哪怕只是拿到手随意的一番,还是察觉到了异样,等再拿过来仔细一番……

笔迹不对。

半个时辰后,他拿着从书籍里撕下来的几页纸,匆匆去找了他二哥。

他父亲和大哥当年都是从学官做起,之后找机会补缺的。因此,这一次出事,俩人一起进去了。到如今,梁家是暂时由他二哥当家做主的,当然其实也没啥好做主的,坐牢还差不多。

“我同窗想法子递进来的,给了咱们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梁俭兴一面将手里的书页递给他二哥,一面快速的说道:“他家里有通透人,猜了上头的意思。眼下上头最在意的并不是咱们这些官宦人家的清白,而是要看最终济康郡因为这次事件死了多少百姓,导致多少人流离失所,还有就是看今年的春耕能否圆满完成。”

“所以呢?”

“二哥你看,上头说,只要咱们愿意配合,身为地头蛇是有很大优势的。眼下朝廷派过来的赈灾粮几乎都是陈年旧粮,用作春耕的话,不一定能成功。但去年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颗粒无收,像咱们这样的人家,本来就占了不少好田地的,主动拿出去年的秋粮给安平王世子……”

其实,对于杨冬燕来说,法子有很多的。

最简单的就是直接找上倒霉儿子,安平王世子再牛逼,那也不可能跟永平王府对着干的。诚然,永平王府已经是四大异姓郡王里垫底的存在了,可镇个郡王府世子还是没问题的。

但关键在于,远水解不了近渴。

杨冬燕可以立马通知永平王府,但等那头得了消息再派人过来,只怕黄花菜都凉了。再一个,杨冬燕还不想暴露自己,起码不可能为了窝头区区一个同窗,就把自己给暴露了。

主要是没想好要怎么解释。

她是借尸还魂,又不是真的投胎转世了。所以理由肯定是要想的,等她想好了,估摸着窝头也该通过乡试去南陵郡了,到时候……

到时候再说嘛!

于是,她想了个折中的办法,打算教梁家人自力更生。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相信你们一定能行哒!

相较于其他人,杨冬燕猜测上头的意思还是很准的。她知道,其实上位者对于很多寻常人看重的事情都不在乎的。

像贪污受贿,哪朝哪代没有呢?假如并未出事,甚至在任期将一郡之地发展得极好,就算贪墨一些钱又如何呢?

反过来说,哪怕官员兢兢业业的做事,到头来啥成果没有,反而导致治下百姓无法安居乐业,那么就算这官员清清白白的,这官也当到头了。

本来就是啊,没那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说白了,皇帝在意的是你是否有着能耐,在有能耐的前提下,才会在意人品问题。可若是没有任何能耐,就算人品胜过天,又有个屁用啊!

皇帝需要的是官员,不是圣人!

这次的事情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皇帝心心念念的就是那些损失。对皇帝而言,百姓大量死亡,田地大量荒废,那就是最为严重的损失了。这时候,你去跟他争辩,你跟蒋郡守不是一边的,你是清白的,你是无辜的……

他可能让你全家一起下去找阎王爷哭诉知道吗?

小孩子才分是非对错,大人只在乎利益。

也因此,杨冬燕才会让梁家先自救,作为地头蛇,在很多方面要比安平王世子这个外来户方便太多了。而只要将功赎罪了,就算真的罪孽滔天,皇帝都会网开一面的。更别提,梁家也确实没造孽啊!

至于因此损失的钱财米粮……

杨冬燕深以为,要是梁家不舍得那些身外之物,那就只能让他们舍弃性命了。

二选一呗,选择权在他们自个儿手上。

很显然,梁家还没疯到那个地步。

之后不久,梁俭兴的二哥作为梁家的代表求见了安平王世子,主动提出由梁家名下的庄子提供大量的去年秋粮,以此作为今年春耕的种粮。

不光如此,只要安平王世子愿意给予信任,那么他们就会出面跟省城的其他家族商谈,说服他们主动拿出粮食。

再就是,尽管梁家是省城人,但像他们这样的大家族,田产是遍布整个济康郡的。又因为去年变故太多,很多地方压根就没能将粮食运过来,只要安平王世子一声令下,他们可以派人轻装简行的去庄子上,直接将存粮分给附近的百姓,这样就彻底的解决了运送问题。

还有牛车、马车的征用,包括人手的征用等等。

为什么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只因为地头蛇的势力分布太紧太密,不是不压,而是压不住。

当然,这回算是特例,不过就算安平王世子能够将这些人千里迢迢的送往南陵郡。但不可否认的是,梁家以及其他家族这些年的积攒,他一文钱都拿不到。再说了,被抓的最多也就是嫡系,这罪名远没有大到诛九族的地步。

用不了多少年,新的梁家还是能起来的,只是那时候就不是梁俭兴那一支了。

……

安平王世子同意了。

他是武将没错,却不是那等死脑筋的人。在他看来,假如能用某些官员换取百姓的性命,那是很划算的一桩事儿。

甚至说,假如能让济康郡所有的百姓在这次灾祸面前安然无恙,那么哪怕是放蒋郡守一马,又如何呢?

有了以梁家为主的地头蛇们的鼎力支持,郡城附近的府城、县城等等,一下子忙碌了起来。粮食运了过去,还有就是药材,梁家也是有医馆药铺的,免费对百姓开放。至于过冬用品反而需求量不是特别大,只因如今已经是二月下旬了。

今年的春耕比起往年肯定是要晚了一些的,但总归还是赶上了,多地都迎来了春耕的种粮,也有了赈灾粮。

赈灾粮是必须给的,如果没有赈灾粮,老百姓们绝对会将种粮吃了的。跟即将饿死的百姓强调未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命都要没了,扯犊子将来啊!

幸好,一切都还来得及。

当然肯定是免不了有人死亡的,去年冬日里,就有不少人饿死了。也有一些人,是因为吃了太多的观音土,涨肚而亡的。还有就是伤寒了,也是致命的原因之一。

但好歹,情况还是被控制住了,没造成大规模的灾难。

而随着赈灾粮的发放,朝廷减免税收的消息,也传遍了整个济康郡。跟省城周边不同,越是偏僻的地方,免税的年限就越多。几乎没有减税的,都是免税一到三年。

像杨冬燕的乡下老家,之后等天气略微转暖后,老叔家的几个孙子就回了一趟老家看情况,回来后就说朝廷宣布,秃头山一带都是免税三年的。

这是占了很大便宜的,因为秃头山一带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产出的,远不到颗粒无收的地步。

不过,真要是颗粒无收的地方,只怕都不用免税了,因为都是一村一村死人的。

老叔他们就十分得庆幸,庆幸老魏家留了后手,在屋后挖了地窖囤了粮食。靠着那些粮食,以及老叔家的支援,整个魏氏一族都保存了下来,只没了一个人。可那也是因为年岁太大了,八十六七岁,快九十的人了,因为今年冬天太冷了,没能熬过去。

不仅仅是魏氏一族,整个礁磬村都是好好的,是有人没了,但不全是因为粮食的缘故。再说了,哪年没死人呢?

将好消息传回省城后,杨冬燕一直乐呵呵的,她还特别关心了一下魏阿荠,问问魏阿荠所嫁的老刘家如何了。

其实,杨冬燕对魏阿荠更多的是嫌弃,完全谈不上怨恨。去年送粮食也不是特意绕过了她,而是将这个人彻彻底底的给忘记了。

都忘了,还叮嘱个屁啊!

可讲道理,以前杨冬燕不愿意给魏阿荠任何好处,那是因为魏阿荠摆明了就是来占她便宜的。那谁愿意?换成别人也不乐意呢!

但如果魏阿荠真的穷到了无米下锅的地步,全家都快要饿死了,那肯定还是要搭一把手的。

好在,礁磬村的老刘家也没出事。

老叔家的孙子呵呵一笑:“堂姑奶奶那是装穷装习惯了,要是朝廷没给赈灾粮,大概到四五月份,他们家是真的会断炊的。”

换言之,魏阿荠老早就留了后手,不靠外力就能撑到今年的四五月份。

杨冬燕笑而不语。

行叭,魏阿荠是奇葩了点儿,但总算没把脑子给丢了。

“对了,我爷让我问一问,窝头是不是又要考举人了?”

“要到明年呢,举人是三年一次的,上次是保康十三年,下一次就要等十六年了。”杨冬燕掰着手头算了算,不得不感概时间过得真快啊,她感觉自己才来省城没多久,结果这么算下来,居然都快两年了?

那后生应了一声,反正他问了,回头有机会再告诉他爷好了。

不想,杨冬燕反而追问了起来:“你爷问这个干啥啊?”

“话赶话提起来的,说他们上一回吃得满嘴流油,还是窝头考上秀才的时候。就问啊,今年是不是又要考试了,考上了举人,是不是还会回老家摆酒席庆祝。”

那是肯定的呀!

都考上举人了,还能不庆祝?

杨冬燕不知道啥叫锦衣夜行,但她知道,不显摆会死哒!

“你放心,要是窝头考上了举人,咱们一定回乡摆酒席。到时候,就摆个流水席,摆它个三天三夜,大家伙儿随便吃,敞开了肚子吃!”

哪怕还是没影儿的事儿,从杨冬燕嘴里过了一遍,听着就特别的带劲儿。

“奶!啥吃的?你刚才说了啥?”

猪崽敦敦敦的跑了过来,仰着脸满脸馋样儿的问道:“我呢?奶你有啥好吃的,可不能忘了我呀!”

杨冬燕收了笑意,冷漠的低头看着猪崽,认真的打量了一番后,她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

给猪崽减肥。

老魏家就是杨冬燕的一言堂,一贯都是她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当然,如果是生意方面的事情,她惯常都是不插嘴的,可凡事她开了口的事儿,家里其他人都不会有意见的。

也不是没有意见,而是有没有意见都改不了现实。

譬如这一次,杨冬燕单方面的决定克扣猪崽的口粮。

猪崽惊呆了。

注意了,是口粮,而不是零嘴儿。

说起零嘴儿,猪崽很早以前就失去了,她如今是用劳动换取零嘴儿的。像做一些漂亮的头花,然后从猪小妹手里骗取好吃的。

但如今嘛……

骗零嘴儿一途被杨冬燕给掐了,她直接连猪小妹的零嘴儿都取消了,换来的是两身新衣裳。对此,猪小妹非常满意,想也知道,头花再好看,能有簇新的衣裳好看?

接下来,猪崽的口粮也被扣了,本来是一天两顿再三餐点心的。点心直接取消,两顿饭也不再是敞开了吃,而是一顿就一碗饭。肉也不准吃了,改成吃蔬菜、豆制品。

在新的膳食标准公布之后,猪崽只试了一天,就饿得掉眼泪,抱着她奶的大腿求放过。

“我会饿死的!我一定会饿死的!”

“不可能的,就没听说过哪个人每天吃两顿白米饭还饿死的。”杨冬燕斩钉截铁的拒绝。

“别人不会我会啊!”  

“不然就把两碗白米饭换成两碗面条,份量不变。”

有区别吗?还不一样会被饿死?

猪崽哭得可伤心了,她还指着她娘小杨氏道:“我娘比我还胖呢,为啥奶你就非要逮着我呢?”

这话乍一听很有道理,可杨冬燕还是固执己见:“你娘都生了三个了,胖一点儿咋了?再说了,只要你爹不嫌弃,我干嘛要费劲儿折腾她?你就不一样了,你将来还是要嫁人的!”

猪崽沉默了。

半晌之后,她两眼晶晶亮的抬起头看向杨冬燕:“奶!要不我别嫁人了,成不?”

作者有话要说:  杨冬燕:不嫁人?那你打算嫁头猪吗?→_→

猪崽:………………………………

【明天日万!】

第一时间更新《老太太的咸鱼人生》最新章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