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萧规曹随
曹参:“是啊!陛下讲得非常对,我们是都不如他们啊!如今高皇帝和萧丞相为天下所定的法令已经够清楚了,陛下只要垂拱而治,我也只要谨守职位,遵守既定的法令,不就可以了吗?”
奉命斩樊哙,陈平放水
临死之前,最让刘邦放心不下的,仍是宠姬戚夫人和爱子赵王如意的安危。
他深知只要自己一死,吕后一定立刻有动作,戚夫人和如意将陷入痛苦的悲剧中。
刘邦决定趁自己一息尚存,必须为这对母子尽点心力反吕氏的臣僚乘机向刘邦密告:
“樊哙的妻子是吕后的妹妹,樊哙是吕氏力量的最大支柱,如今又拥有大军,只要皇上一死,樊哙必会以军力诛杀赵王如意母子!”
病重中的刘邦脑子已不甚清楚,加上这件事又是他所最关心的,乃秘密召见陈平,嘱以钦命:
“立刻传檄到燕地,罢樊哙军权,教周勃立刻以代地军团司令兼领樊哙军队,并当场斩杀樊哙。”
其实樊哙非但忠于刘邦,而且颇识大局,根本不可能因自己与吕后间的特殊关系,扰乱国家大事。
陈平知道刘邦已头脑不清,因此也不敢当面劝止,只得拿着刘邦的钦命,火速去见周勃,商量应付的对策。
陈平对周勃说:
“樊哙是皇上的老朋友了,对国家的功劳又大,况且还是吕后妹妹吕嬃的丈夫,至亲又贵现在皇上只是一时生气便想诛杀他,虽已下命令给我们,但也有可能马上便会后悔,我想还是不要杀他,先将他押解回京,再由皇上自己处理吧!。”
周勃也同意陈平的看法,况且他和樊哙也是年轻时故友,彼此了解甚多,他根本不相信樊哙会做出对国家不利的举动。
两人决定不入樊哙军中,以免逼人太甚,可能会造成樊哙军团干部的反弹,就算樊哙服从皇令,也可能产生不必要的混乱。
因此,他们在营外设军令坛,以皇帝持节召见樊哙。樊哙在这以前,也已接到情报,不过他仍颇识大体,自己反缚入见,坐入槛车中,由陈平监运回京。
并由周勃暂代北方军团的总司令。
陈平在返回长安前,便接到刘邦去世的消息,他害怕樊哙之妻吕嬃向吕后谗言,乃急速先行至长安。半途正好碰到传达皇上去世消息的使者,并诏令陈平和灌婴立刻屯兵荥阳,以防诸侯有变。
陈平接诏,火速返回皇宫,悲伤痛哭,并自请得宿卫禁中,陪伴刘邦灵柩吕后也深为感动,乃令为郎中令,辅佐刘盈。
之后,吕嬃向日后说陈平坏话,但吕后已接到陈平事先报告,故不听吕嬃之谗言。
目后整肃刘氏诸侯
刘邦在世时,吕后对异姓诸侯王,非常不安,她认为伴随刘邦创业的有力伙伴,不可能支持年幼的继承人刘盈,因此一定要在刘邦去世前加以整肃韩信和彭越几乎是由吕后主导诛灭的,英布和卢绾的造反,也是针对吕后而来的。
经过长期的痛苦磨练,吕后对皇权比刘邦更为重视,早期那位善良、懂事、能忍耐的吕雉小姐,已成为内心极端不安、焦虑、强悍和残忍的吕太后了。
由于刘邦的8位儿子中,只有刘盈是吕后所生,其余则都是其他嫔妃所出,因此吕后也开始怀疑他们会不会来和刘盈夺权。
这些刘姓诸侯,包括庶长子齐王刘肥、赵王刘如意、代王刘恒。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刘邦弟弟楚王刘交、刘邦侄儿吴王刘濞,此外还有非刘姓的功臣之子长沙王吴臣(吴芮子)。
为平衡这股力量,在刘邦生前,吕后便刻意提拔其兄吕泽为周吕侯。
吕泽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吕台封为郦侯,吕产封为交侯,吕后的次兄吕释之则封为建成侯。
最让吕后痛恨的是赵王如意及其母戚夫人。
这对几乎打败吕后母子的竞争对手,成了她首先整肃的对象。
刘邦死后不久,吕后令内宫永巷官员逮捕戚夫人,并以囚犯身分打入监狱待审。
他并派使者急速召回在邯郸的赵王如意,准备一起治罪。使者三次前往,都被赵国宰相周昌遣回,他要使者转告吕后说:
“高皇帝(刘邦)指令臣辅佐赵王,以赵王年纪尚鞋需要保护臣窃闻太后颇痛恨戚夫人,是以欲召赵王共诛之,臣不敢让赵王回去,以免他受害况且赵王正生病中,不能奉诏。”
由于周昌是吕后恩人,因此吕后虽生气,也不敢强迫,最后只好先将周昌调回京城。
周昌虽知是吕后阴谋,但皇命不可违,只好先行至长安,再寻求设法保护赵王如意。
接着吕后再派人召回赵王,由于其他臣属不敢阻挡,只好将赵王送回京师。
周昌已诉请刚当上皇帝的刘盈,要他出面保护如意。
刘盈虽仅18岁,但个性仁慈,有主见。他知道吕后有意杀害如意,乃亲至霸上迎接之,两人共同入宫,并且共同起居、饮食。
因为刘盈贵为皇帝,又有周昌在设计,吕后一时间也毫无办法。
但吕后仍不死心,他派人严密监视刘盈和刘如意,以便找机会下手。
终于在1个月后,有天早上刘盈出外打猎,如意由于还鞋早上起不来,没有跟着同去。
利用这个空档,吕后立刻派人以配制成的毒汤,杀害了如意。
刘盈回来时,如意已死,他痛哭流涕,但也没有办法追究责任。
观看人彘,刘盈绝政
处理掉赵王如意后,吕后又令人将戚夫人的手足砍断,挖掉两眼,并用药物将耳弄聋,强饮哑药,让她不能说话,再置之于厕所中,称作“人彘。”
几天以后,吕后想气气不听自己指挥的皇帝刘盈,便派太监邀请刘盈去观赏“人彘”。
刘盈不知是什么叫做人彘,便前往查看。
18岁的善良少年,看到这种惨状自然大惊,立刻问太监这人是谁,为何如此凄惨。
太监回答是戚夫人。
刘盈闻之,魂飞魄散,放声大哭,直到昏死。从此有一年多的时间,他神志不清地躺在病床上,无法视事。
稍好后,他便派人向吕后表示:
“像这样的残忍行为,绝不是人可以作出来的,臣为太后子,非人也,终不能治天下,请自处吧!”
从此整日饮酒为乐,麻痹自己,不再上朝,以报复吕后的狠心。
为了担心诸侯生变,吕后下令建构长安城的防御体系,特别是邻靠匈奴的西北方,更筑造了坚强的城墙以为防守。
隔年,齐王刘肥由齐国入朝,拜见刘盈和吕后,刘盈便在太后前举办酒宴接风由于刘肥年纪较刘盈为长,刘盈已不自认为是皇帝,便以兄礼侍奉刘肥,让他坐于上位。
吕后看了非常不高兴,乃令人用毒酒置于刘肥前,并令刘肥敬酒。
刘肥起身准备敬酒,刘盈也跟着站起来,欲和刘肥共饮。
吕后恐刘盈中毒,乃用手拨掉刘盈之酒杯。
刘盈吓了一跳,便领悟有不对处,立刻向刘肥使眼色,刘肥也觉得奇怪,便不敢再喝,假装酒醉,辞谢而去。
刘肥回到行馆,立刻令人去探听到底是怎么回事,刘盈也派人告知是酒中有毒,并劝刘肥自己小心。刘肥大惊,立刻和随从幕僚商量应付之道。内吏士劝告刘肥,要其献出城阳郡给鲁元公主(吕后所生)为汤沐邑,以讨好太后,并表示忠诚。
萧何去世,曹参继任
创业君主去世,政治立刻陷入动荡不安。
继任的皇帝年少软弱,吕后又残忍夺权,新成立的汉皇朝陷入风雨飘摇中。
这段期间最辛苦的便是相国萧何。
他一方面要用尽各种方法,阻止吕后过分伤害刘氏政权,避免吕氏势力扩大。
一方面又要疏导功臣们对吕后的不满,避免强烈内争,造成皇朝崩溃。
萧何个性温和审慎,加上在关中地区声望甚高,吕后再强悍,于朝廷政事上仍不得不尊重萧何。
吕氏一党虽在吕后支持及指使下,全力夺权,但在萧何的掌舵下,扩张的程度仍非常有限。
可是两年下来,年老的萧何健康情形更坏了,忧烦过度使他看来比实际年龄老了十多岁。
刘盈也深知萧何的重要性,因此在萧何病情恶化后,亲自到相国府请教后事。
刘盈:“君相百岁以后,有谁可以继任您的职位?”
萧何:“知臣莫如主啊”。
刘盈:“曹参如何?”
萧何:“陛下得到胜任的人才,臣虽死也无遗憾了!”
其实,曹参接续萧何的职务,早在刘邦的遗言中已确定,只要萧何去世时,曹参仍在,便具有合法的继承权,又何必刘盈和萧何再作确定呢?
可见这时候吕后一党的夺权意向已很高,如果不再强化曹参接棒在合法性,也是有可能产生变数的。
一个是皇帝,一个是现任相国,双方决定的事,在法律上和习俗礼节上自然不用向吕后报备了。
隔月,萧何便去世了。
萧何对汉皇朝最大的贡献,应属内政、财政和经济方面,他将创业时期必有的财务困难,作了非常有前瞻性的安排。
初入关中时,抢到秦国文书纪录,让他得以正确掌握全国的生产实力及分布状况,在开源和节流的合理规划下,汉王朝初期的财务处理是非常成功的。
但萧何本人却不富有,除了英布造反时,为降低自己在关中的声望,曾故意强购民产外,他在理财上是非常保守的。他每购置田产必找穷乡僻壤的劣地,以免伤及农人的生产力;虽然规划兴建豪华宫室,自己家却窄小简陋,一点也不像相国府。
很多人劝他至少要为子孙准备点像样的家产。
萧何却笑着表示:
“我的后世若贤能,必能师法我的俭朴,根本不会在乎家产;后世若不贤,再多的家产也会被人夺走的。”
曹参:刘邦班底的首席猛将
曹参和萧何一样,原本都是刘邦亭长时代的上司;沛县起义时,曹参和萧何又同是主角,也是刘邦最早期的班底兼亲密伙伴。
曹参和萧何早年感情非常好。
楚汉相争期间,萧何在关中负责人力和粮秣的经营,曹参则在外面负责战争从出陈仓、定关中开始,曹参一直附属于韩信军团,黄河以北的战事,曹参几乎每战必与,并负责相当重要的角色。
在韩信的军团中,除了直属部队外,还有最主要的两支附属军团——灌婴负责的骑兵部队和曹参负责的步兵部队。
除了因为这两人独立作战能力较强,对韩信这支主动攻击经营黄河以北地区的军团有实质的帮助外,他们也是刘邦用来监督韩信、分散韩信影响力的王牌棋子。
骑兵负责冲锋和追击,但真正攻城掠地、击溃敌人或占领城池的是曹参的步兵军团。所以在辛苦和危险上,曹参更甚于灌婴。
曹参个性负责勇猛,常在前线指挥,因此据说他全身受创达七十余处在皇朝论功时,曹参功劳仅次于萧何,排名第二。
其实更重要的是,在朝廷大臣和将领眼中,曹参功劳更甚于萧何。在封爵时,曹参不但最早被封,而且食邑万户,高于萧何起初的八千户之上。张良虽也封为万户,但时间仍在曹参之后。
如果不是刘邦以全方位精神,判定萧何功劳第一,再追加两千户食邑,曹参卓越的军功和勇猛的表现,在大家眼光中仍属第一。
但这件事却也造成曹参和萧何的心结,从建国后到萧何去世的八年多内,双方似乎没有什么交往,刘邦甚至还刻意将曹参调往东方的齐国为相国。
虽然如此,刘邦晚年的两大军事战役——讨平陈豨和英布的战争中,刘邦还是征召曹参率齐国军队过来驰援可见刘邦对曹参在军事上的依赖,犹高于身旁的大将周勃、樊哙和灌婴。
据《史记》上记载,曹参的功劳计有攻陷诸侯国二个、郡县多达一百二十余个。俘虏的绩效,则包括诸侯王两名,宰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楚国之上卿)、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
的确是位相当有绩效的业务主管。
治理国家,狱政和黑道的管理最重要
但在奉命为齐王刘肥之宰相后(惠帝元年,废诸侯相国法,相国改称宰相)曹参在作风上却有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他一反军人的强势作风,改采审慎弱势的黄老之治,一切顺其自然,不作刻意努力,追求政治绩效。
这是非常不容易,也非常了不起的改变。
由于刘肥年岁尚轻,曹参便召集齐国之长老和儒生,开会讨论如何让一向复杂又动乱频频的齐国,能返璞归真,让百姓生活能安定富足。
各家各派的齐国学者,也提出
了各种派别的看法,争辩纷纷,莫衷一是,也让曹参深感无法作适当的决定。
后来他听人推荐在胶西有位叫作盖公的老先生,深懂黄老治术,立刻托人以厚币及重礼前往聘请。
其实曹参并不太了解黄老精神,只是在没有较好的资讯下,有机会便应尽力去努力。
盖公也很爽快地答应曹参的邀请,见面后盖公告诉曹参,治道应该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相信人民自己处理的能力,则政治自然会趋于安定。
曹参听了,顿然领悟,于是立刻令人空出正堂给盖公居住,以便能不断向他请教。
此后,曹参在齐国的施政,均以黄老治术的原则行之,安定养民、与民休息,不求自己绩效,但求民生安定富足九年之内,齐国安定繁荣,曹参被公认为管仲及晏子以后的齐国第一贤相。
曹参在这段期间,也学会透视和洞悉世事的高度智慧。萧何去世的消息传开,曹参立刻要求舍人作西入长安的准备,并着手移交齐国丞相的职务。
众人问其故,曹参沉静地表示:
“我将入京为皇朝的相国,及早准备,以免仓皇失措。”
果然不久便接到刘盈正式诏令,他即刻赴长安,出任相国。
曹参交代续为齐国宰相的接棒者道:
“努力照顾好齐国狱政和市场上的帮派行为,只要这方面管理得好,齐国大概也没有什么事了切勿以自己的绩效,干扰人民的生活。”
后继齐相者问道:
“狱政和市场帮派?难道没有比这方面更重要的政务吗?”
曹参回答道:“倒不是这样齐国的社会组织非常复杂,人民利害间的相异性颇大监狱及市场帮派,是兼容并蓄复杂势力最重要的地方,接纳他们才能加以有效管理如果一味强力压制式扫黑,反而会使这股势力到处流窜,奸人无容纳之地,势必造成社会的普遍污染和腐败,所以我认为这两件事情最重要。其余的治术,人民自己会处理,不用你去担心!”。
这的确是非常伟大又务实的执政观点。
齐国是商业国家,如同目前的台湾一样,社会结构和利害关系均非常复杂。
监狱是大染缸,也是不良分子的汇集地,如果不好好管理,不但不能帮助受刑人改邪归正,反而会成为黑道的训练大学。监禁愈久的道行愈高,不但有硕士班,还有博士班,出狱以后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了。
市集帮派是一些投机者和无产弱者的天堂,他们是属于“为钱赌生命的一群,也就是目前所谓的黑社会帮派这种地方以违反法律、好勇斗狠为生存本钱,“黑色”和“黄色”是这里的特色,自有人类以来,很多政治经营者都想禁绝之,但任谁也作不到因为这是人性中最基础和实际的需求(饥饿、性和安全),愈拘束它,经常反弹便愈大。”
数年前政府发动扫黑,结果是愈扫愈黑,黑道老大扫掉了,新人成长的机会更多,只要肯拼的,便可接棒成为新一代大哥,发展的空间反而更大些。
而且为求自保,黑道事业转向商超黑道伦理被破坏后,他们再也不用伦理规范了,所以勾结官员,围标勒索,使商场伦理也跟着破坏无遗。
为顾及公平,政府自然又插手禁绝,但黑道力量不但未消灭,反而直接加入政治,黑白两道便不再分家,社会也濒临崩溃的地步,直到另一股更强的力量兴起……。
黄色的色情也一样,禁绝了以后,反走入了地下,到处流窜,成了社会的大污染。
数千年以来,这两股力量都是禁绝不了的,所以更需要审慎的管理,约束其生存范围,建立道上伦理,使新人发展空间少,自然可以限制住其成长。
日本德川幕府的创办者德川家康,在建立江户(现东京)时,便非常清楚这两股力量的“可怕”及“必要”性,分别找到道中最值得信赖的力量,协助他们发展并建立伦理,也维持住了一百多年的安定。
萧规曹随,千古美谈
虽然在晚年,曹参和萧何处得并不好,但临终前,萧何还是认为只有曹参最适合接任相国的位置。
更有趣的是,曹参接任后,万事无所变更,完全依照萧何时代的规划。
不但如此,曹参还非常小心地慎选共同执政的官员,野心或企图心较大的绝不任用他特别从各郡国中,选出有治理地方实际行政经验,且木讷又拙于文辞、处事待人厚重个性稳定有耐心的官吏,将其提拔为丞相府官员,以最务实安定的手法来推动政务。
对于那些追求自我声望、急于表现以突显自己、辩才无碍、富于煽动力的官员,他则常斥责之,并冷冻起来,不给予重用。
为了降低行政效率,曹参自己日夜饮酒,以拒绝处理太多的事情。
由于吕后专政,吕氏人马加速夺权,行政和制度变更的要求很多,曹参一律不理,压积的公文件数多得惊人。
很多公卿大夫、将领们见曹参什么事都不办,便到相国府要求晋见,并且商议公事。
曹参便招待他们喝酒,让大家都没有说话的机会,只要有人想说话,曹参便以“再喝,再来干杯阻止之。直到喝醉了,什么建议也来不及讲,便又回去了。”
这样的场合,几乎也成了常事。
渐渐地,这种什么事也不办的纯喝酒,成了大家的习惯,连官吏们也学习起这种风习。因此有人密告到相国府,要求整肃这种无效率状态。
曹参便过去看看是否真有此事到了现超曹参不但不干涉他们,反而参与喝酒唱歌,一起同乐。
他每天花在处理相国府的公事上时间非常少,并且大多大事化小事,小事化无事。细微的小过错,曹参都帮助大家掩饰过去,因此每天几乎都没有什么事情。
刘盈当然也听到曹参荒废政事的报告。
自从“人彘事件后,刘盈自己整天喝酒作乐,耽于女色。但政事还有工作一向认真审慎的萧何在掌舵,总算不会有什么大事。”
换上曹参就不同了,他也来个万事不管,整个政务立刻陷入停顿状态。
曹参的儿子曹窋当时为中大夫。
刘盈便召见曹窋,对他埋怨道:
“你的父亲大概欺侮我年少不懂事,所以才会如此的荒唐吧!你回去对他说:‘高皇帝弃群臣而归大,当今皇上年纪尚鞋您为相国,整天喝酒唱歌,无所事事,如此作为怎能成为天下臣民的领导者呢?’但不要说是我讲的,看看他有什么反应。”
曹窋回去后,便等待机会,将以上的意思对曹参作劝谏。
想不到曹参当场大怒,表示:
“你只要好好侍奉皇上就可以了,怎么如此多嘴?天下事岂是你这种黄口小儿能懂的!”
并当场依家法,怒责曹窋二百下,以示惩戒。
这消息自然很快传到刘盈耳中,刘盈也大怒,立刻召见曹参。
刘盈当面怒责道:
“你为何处罚曹窋呢?是我要他劝谏你的啊。”
曹参当然知道是刘盈指示,他处罚曹窋,便是作给刘盈看的。
因此曹参也立刻脱下相国冠帽,辞谢道:
“我所以什么事都不做是有原因的!”
“这又有什么道理?”
“陛下自认在圣明英武方面,比先皇如何?”
“朕哪敢和先皇帝相比!”
“那么陛下认为我和萧相国,谁较贤能?”
“老实讲,你不若萧何!”
“是艾陛下讲得非常对,我们是都不如他们啊如今高皇帝和萧相国为天下所定的法令已经够清楚了,陛下只要垂拱而治,我也只要谨守职位,遵守既定的法令,不就可以了吗?。”
刘盈立刻醒悟,便说道:
无为而治背后的苦衷
《史记·曹相国世家》最后记载:
“曹参为汉皇朝相国,先后三年,死于任内……百姓歌颂道:‘萧何制定法律规章,统合整体行政作业,曹参接续其职务,审慎保守制度精神,毫不修改,主政务在清静无为,让百姓有一段安静日子好过’。”
司马迁本人在最后的评语内更表示:
“百姓在经历秦朝繁苛严酷的政治后,曹参以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故天下俱称其美焉!”
史记的年代离当时不远,民间对萧何及曹参的称赞,以之为当代难得的贤相,应属事实。
但后代读史者不免要直瞪眼了,萧何个性保守,一切简约,无何作为,曹参更是成天喝酒,消极无为,行政效率低落,这是那门子的贤相呢?
不过,民间反应的事实又摆在眼前,这要如何解释呢?
老子《道德经》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这的确是萧何规划的最好写照刘邦的汉皇朝介于周王朝封建制度及秦皇朝的郡县制度中,严格来讲,是无前例可循的又值秦皇朝过分中央集权所造成的帝国贫血症,行政一片混乱,甚至濒临崩溃。萧何因此一律简化,让各地方仍有相当自主权,以应付个别情况。”
萧何小心谨慎的规划,让中央和地方间取得均衡,但实际上又由于大诸侯王骨牌效应式造反,使中央不得不直接掌控各郡县。所以当年所谓的“郡国制”,其实只是配合现状需要,更改中央集权缺点,所建立的一种特别的制度。由于简约,颇适合动乱不安的时代,适应力倒算颇强。
不过这套制度实施不久,刘邦及萧何便相继去世,幸好大的异姓诸侯也皆已解决,国家还算平定。
曹参接棒后,最重要的任务是要让这套制度,发挥实际效能。既然萧何已有明确规划,并皆已付之执行,曹参只需全力维持这股气势,使制度能让大家习惯化即可。
但这时候却有另一股力量急速想夺权,以扩充自己势力,国政的最高领导者吕后便是这股力量的幕后老板。
如果不把守好制度,吕后一党必极力破坏之。曹参对此知之甚详。因此,他一律禁绝任何改变,一切依萧何规划,以确保汉皇朝制度不被吕氏一党所破坏。
曹参暗示刘盈的也在于此。
忍辱为国,安抚匈奴
刘敬的和亲政策,只是暂时安抚住匈奴。
刘邦、萧何去世后,虽总算维持住安定,但汉皇朝的国力,却陷入了停滞状态。
此时,冒顿的态度转为顽强,居然写了一封国书给刚刚寡居不久的吕后道:
“我这个孤独寂寞的君王,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曾数度到边境去,颇思能到中国一游陛下(指吕后)也刚寡居,想必正孤弱寂寞,心清也必快乐不起来,愿以我所有的,换取您所没有的(意谓和吕后交往)。”
国书中出现如此词句,对吕后而言算是相当轻挑的侮辱了。
和吕后较亲密的樊哙也大发脾气,立刻表示愿亲率十万兵马,攻击匈奴。
中郎将季布却大声疾呼:
“樊哙出此狂言,该斩先前匈奴国困高皇帝于平城,汉兵有三十二万之众,樊哙当时也是军团将领之一,都无力解围。”
“当前我军创伤都尚未平抚,受伤的人也都尚未痊愈,樊哙却想以十万军讨平匈奴,此不实的狂言,将造成天下大乱啊!况且夷狄之人,本来便有如禽兽,他们的善言不足为喜,恶言也不值得生气啊!”
樊哙也知道自己毫无把握,便不再反驳。
众大臣和诸将领都深知目前绝非用兵之际,更纷纷提出劝谏。
吕后自己也很清楚,汉皇朝根本无力开战,只得忍辱负重,由大谒者张释代为回信,以颇谦逊的语气表示自己年岁已大,一切以国事为重,不会在乎孤独寂寞的,并以车二乘、马二驷答谢冒顿慰问的好意。
冒顿反而觉得不好意思,派使节来道歉说:
“我不懂得中国文明国家的礼仪,有所冒犯,幸得陛下原谅,才能不发生冲突啊。”
也献马表示歉意,双方和亲政策得以获得贯彻,边疆也保持住了一时的和平。
惠帝五年八月,曹参病逝。
这三年的危险期,总算在曹参无为地掌舵中,平安度过。汉皇朝的运作已趋向安定,短期内吕氏一党也由于一切平静,无所作为。
吕后便依刘邦早年遗言,以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周勃出任军事最高长官的大尉。
惠帝六年,留侯张良和樊哙先后去世。
对吕后具有约制性的元老功臣一一去世,稳定的制度也开始松动,变动时代即将到来。
隔年,成天耽于酒色的荒诞生活、用自己慢性自杀来报复吕后残忍的惠帝刘盈,终因健康急速恶化,以二十一岁的英年去世。
刘盈曾立张敖的女儿为皇后,此女虽是张敖之女,但非鲁元公主所生,不过仍算刘盈的甥女日后作此乱伦之婚事,心中所想为何,无人得知。
不过张皇后年纪太轻,无所出。
刘邦的嫡传血亲体系到此断线吕氏一党的夺权,此时获得了一个大好的机会。
【陈文德说评】
老子《道德经·第63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急以德国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给之,故终无难矣。”
体道的圣人,一切顺其自然,是以事事无为,更不制造事端,也不会有自己的意见,是以无不、无事、无味。
以小观大,以少见多,所以一切无所事,虽有仇怨也以德报之。
解决困难的事,要从最简单的着手,做大事,也要由细微的地方开始。
所以真正体道的圣人,不自以为了不起,谦虚容人,故反而能成大事。
审慎小心,不轻易承诺,故能坚守住其诚信。把事情看得太容易的,经常会陷入失败,遭遇因难。像圣人这样把任何事都当作困难事,小心地去进行,反而不会发生真正的困难。
刘邦去世的这段期间,可以说是汉皇朝生死存亡的重大关键。
强大的异姓诸侯骨牌式的叛乱才刚刚敉平,重要的将领皆拥兵在外,继任的刘盈只有16岁,根本不可能发挥强势领导。
吕后则野心勃勃,她对功臣将领极端不信任,甚至嫉恨非己身所出的刘氏诸王,因此她宁可相信自己的亲人——吕氏一党她希望由吕氏一党来掌大权,为此她甚至不惜准备出兵诛灭军团将领。
幸赖审食其、郦商、陈平、樊哙等劝阻和协调,才没有让功臣派和太后派进行火并。
但真正使一切灾难没有发生的,最主要仍在萧何审慎的掌握。
汉皇朝是个空前的大皇朝,版图甚至大于周王朝和秦皇朝。萧何的确真正懂得治大在于无为,他不卷入任何派别,也不在意这些派别,对明争暗斗视若无睹,完全信任大家的善意,不怀疑、不急躁,反而让所有事情自然顺利地解决了。
曹参的无为更为彻底,由于惠帝不务政事,吕后取得完全的主导权,功臣派已陷入不利情境尤其曹参主政时代,刘氏政权的危机更形恶化,惟一的希望是刘盈赶快长大,赶快振作起来。
№面平静,内部却波涛汹涌,萧何所规划的一切制度犹未稳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尚未确立,这的确是吕氏一党最容易夺权的时刻。”
危机中最难得的便是稳定,即所谓不动如山的气势在齐国深得盖公教诲的曹参,在这方面的确有了不起的功力因此他不仅是清静无为,还刻意让别人也不得有为,这便是曹参天天喝酒吟歌、不务正事的主要原因了。
最大的事情,是由最小的地方着手,最难的事也往往从最简单的地方开始,谁能料到曹参便是用整天饮酒,天天醉酒,完全什么都不做,帮助刘氏政权度过了最危险的一段时刻。
虽然也有人让为曹参老了,头脑不清楚,才会有如此荒诞的行为,但他和刘盈对话的那一段,却充分显示他过人的智慧,也使萧规曹随成为千古政事的第一美谈。
第一时间更新《刘邦大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