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杨一清传》,有一段杨一清说服张永的详细记载,当他在张永的手掌心里写了个“瑾”字之后,张永登时愕然,不作声,杨一清索性把话说得更透,这时候张永才为难地说:刘瑾深得武宗天子的欢心,一日不见刘瑾,就闷闷不乐,值此刘瑾已经羽翼养成,撼之不易。

永难之……一清慷慨曰:公亦上信臣,讨贼不付他人而付公,意可知。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腹。上英武,必听公诛瑾。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吕强、张承业暨公,千载三人耳。永曰:脱不济,奈何?一清曰:言出于公必济。万一不信,公顿首据地泣,请死上前,剖心以明不妄,上必为公动。苟得请,即行事,毋须臾缓。于是永勃然起曰:嗟乎,老奴何惜余年不以报主哉!

这段记载,应该是很给力的了。杨一清精心算计好了每一步,用以说服张永,最后把张永说得勃然而起,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但这段记载,应该是瞎掰出来的,即便是真事,也只是他们之间的部分谈话,并非全面的记载。任何人,处在张永的位置上,被一个居心叵测的怪老头儿撺掇着冒如此之风险,张永肯定会问一句:我冒这么大风险,干这么桩怪事儿,你给我什么好处?

要知道,张永是那种为了烤熟自己的一只鸡,不惜把你家房子放火烧掉的邪恶人士。其人冷血残酷,阴狠毒辣。就在被他押解往北京献俘的队伍之中,至少有六十一人,他们只是驻守在宁夏的低级官兵,并没有参与安化王的谋反事件,但是张永为了让俘虏队伍长一点点,强行将这些人拖入俘虏队伍之中,拿这些人的身家性命,换取自己的功名富贵。

如张永这样的人,杨一清的那般说辞,是决计不会让他冒这种风险的。

从历史记载推测起来,杨一清之说服张永,应该是这样一个次序:

首先,他告诉张永,朝臣正在策划一起声势浩大的造谣行动,就是所有人一起瞪俩眼珠子撒谎,硬说刘瑾要造反。

事实上,就在杨一清往说张永的时候,北京城中,已是风声鹤唳,人人自危。数不清的神秘人士出入于公卿府门,四处传播一条流言:刘瑾将于八月十五谋反举事!

这个谣言也不是凭空造出来的,自打安化王谋反之后,北京城中就实行了戒严,唯恐有不法分子于城中响应朱寘,所以实行了宵禁,隔绝了消息。夜晚巡逻的士兵兵甲撞击之声,都被传成了刘瑾正在秘密调集军队。而且安化王起事,正是打着诛刘瑾的旗号,这就从侧面强化了这个谣言的可信性。

廷臣与杨一清之间,暗通消息,准备利用安化王起事之机,趁机栽赃刘瑾谋逆,将其剪除。剪除的理由也很简单,就是刘瑾搞出来个审计大检查,让朝中百官没法子混了,不搞死他,大家都没饭吃。但要搞掉刘瑾,就必须寻找一个可以替代刘瑾的人出来,否则的话,武宗皇帝就决不会答应。

所以,杨一清真正对张永说的话,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张公公,搞掉刘瑾,由你取而代之。从此公公在宫中,我在朝廷,此呼彼应,暗通声气。如果有人在宫里威胁到你的位置,我在朝中替你摆平。如果我在朝中遭遇到麻烦,由你在皇上面前替我摆平。咱们哥俩你帮我,我帮你,共同发财,永葆富贵,不亦乐乎?

张公公,若是你不答应的话,我们只能找别的太监做内应。不管我们找的人是谁,但有一件事是毫无疑问的——等他获得了权力,第一个要干掉的,就是你。

因为你知道得太多了。

知道就意味着参与其中,或者跟我们一起干,或者被我们干掉。你自己掂量掂量吧!

第一时间更新《神奇圣人王阳明》最新章节。

相关阅读

深海探秘

罗伯特·库森

八大奇案

莫里斯·勒布朗

繁花盛宴

月下蝶影

在路上

杰克·凯鲁亚克

午夜心跳

于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