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福的问话材料加上昨天晚上的实验结果,被我放在了会议室的桌面上。

“磊哥,帮我把投影仪放下来!”

白色的投影布缓缓下降的同时,米黄色的U盘被我插入了笔记本电脑之中,一切妥当之后,我示意明哥可以开始了。

四支烟卷被明哥从烟盒中甩了出来。

“国贤,你那儿有没有什么情况?”明哥用烟屁股敲了敲桌面。

“屋内只有血迹一种生物检材,遗留的DNA信息全部属于死者李芳,其他没有发现任何情况。”

“焦磊,你那儿有没有!”

胖磊没有出声,叼着烟卷,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

“那我来说说!”明哥翻开了笔记本,“死者是心脏锐器贯穿伤,一刀毙命。从创口看,作案刀具应该有20厘米左右的长度,刃口锋利,怀疑是军刺、藏刀之类的单刃刀具,但也不排除自制刀具的可能。

“结合尸斑、胃内容物的消化程度,死亡时间在案发前十小时,也就是当日夜里一时左右。死者被杀前双手曾多次接触过凶器,怀疑双方曾发生过争执。我目前掌握的就这么多。叶茜,你把刑警队的调查情况跟大家做个介绍。”

“死者家中喂了一条黄狗,根据周围邻居反映,案发时间段并没有听到狗叫,所以我们怀疑嫌疑人和死者熟识,或者经常去死者家中。死者儿子张庆生目前下落不明,别的暂时没有什么进展。”

叶茜说完,会议室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我的身上。

我把资料依照顺序摆在面前,接着点开了电脑中“张圩村命案”的文件夹,开口说道:“经过排查,我在案发现场一共提取到了两种痕迹物证:鞋印和并联指印。”

“并联指印?”

“对。”说着我在笔记本电脑上点开了照片,投影仪上清晰地显示出了照片的放大版。

“连纹线都没有,这能分析出来什么?”胖磊有些失望。

“焦磊,别打岔!”明哥敲了敲桌面,“小龙,你接着说!”

“这张照片上的并联指印是食、中、环三指并列所留下的灰尘减层手印。我们都知道,人手的生长基本上止于23岁前后,这时就可以形成稳定的特征。这枚指印边缘轮廓粗大,在放大50倍的情况下,可以看到密集的毛边,从而反映出手指肤纹较深,为男性所留。昨天晚上,我在大量的检验样本中抽样提取了上千指印进行测量,得到了下面的结论:

“14岁男性食、中、环三指的并联宽度为4.5厘米,16岁男性为5厘米,18岁男性为5.5厘米,25岁男性为6厘米,35岁男性为6.5厘米,45岁男性为7厘米。而我们在现场提取的这枚并联指印的宽度为6.2厘米,根据此数据,我可以推测出,此人年龄在35岁左右,而实际值低于平均值,说明其食、中、环指略窄,怀疑其身材较瘦。”

“精确度可以达到多少?”明哥很谨慎地问道。

“如果光看这个的话,一半一半,还需要结合现场提取的足迹来分析。”

“好,你接着说。”

“结合叶茜提供的刑警队调查访问的结果,我个人倾向于熟人作案。排除干扰足迹,现场只有一种鞋印,应该就是嫌疑人的鞋印。”我接着双击鼠标,把现场的第一枚鞋印点进了投影仪。

“因为此案件的所有条件都要落在足迹上,所以我做了细致的分析。首先,是进出的次数,按照鞋印的新旧程度,嫌疑人曾不止一次来过死者的住处,这也是案发时,院子里的黄狗没有吠叫的原因。

“我在案发现场的院子外,发现了未成年人的鞋印,不出意外,这应该就是死者失踪的儿子张庆生所留。蹊跷的是,张庆生的鞋印全部为陈旧性,也就是说,案发前他至少三天都没有回过家,他不是案发当天失踪的。”

“按你这么说,这个张庆生失踪真的和嫌疑人有关?他很有可能是被嫌疑人带走了?”叶茜忍不住问道。

“你说得没错,因为院子中有一串鞋印分别为嫌疑人和张庆生所留,而且两人鞋印的新旧程度相仿,为伴生鞋印。”

“伴生鞋印?”

“就是两人的鞋印同时出现且在一条直线上,换句话说,他们两个是并排走出门的!”

“你是否能确定?”

“这个可以确定!”

明哥眉头紧锁陷入思考。

就目前来看,现场有太多解释不通的地方,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准确还原案件的真实情况。

“呼!”明哥吐出一口浓重的烟雾,示意我接着往下说。

我接着点开了下一张照片:“这是在案发现场院子中提取的一组鞋印。第一步,我需要弄清它是否有伪装鞋印的可能。我们都知道,一般鞋印的伪装有两种情况:大脚穿小鞋和小脚穿大鞋。

“当脚大鞋小时,脚受鞋子束缚和挤压,会出现脚趾节变短,脚趾肚变大,脚趾间间隙变窄且向中趾靠拢等变化,因为重力集中在鞋子边缘,这样所踩出来的鞋印中间花纹虚空。

“当脚小鞋大时,脚能在鞋子中左右、前后窜动,重力均集中在鞋子的中间部位,鞋印中间部分的花纹则会受重力的影响而变得清晰。

“我们看,案发现场的这组鞋印,不管是从边缘痕迹还是从中心花纹看,都不存在伪装的迹象,所以嫌疑人所穿的鞋子很合脚。”

“这与案件有关系?”叶茜有些不解。

“这是一个前提,后面我还会说。”

第一时间更新《尸案调查科3·无间行者》最新章节。

相关阅读

慈悲殿

尤四姐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奥格・曼狄诺

名士风流

西蒙·波伏娃

世界名著

西蒙·波伏娃

喧哗与骚动

威廉·福克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