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二更
兄弟多了, 什么样的都有, 四爷着实无力吐槽,早在老十敲锣打鼓往户部送铜板的时候,他对老十的容忍性就已经很高了。
正儿八经的上折子, 想要把太皇太后接到府上小住一段时间, 倒也不是什么荒谬之事,虽然从未有人这么做过,但好歹也是出于孝心。
更何况太皇太后自己都同意了,七十五岁的老人家,别说是历朝历代的太后了, 就是放眼整个天下, 那也已经是极为长寿的老人家了。
虽说老人家身子骨不错, 但古稀之年, 谁都不晓得太皇太后还有几年可活,老人家的心愿, 自然要尽力满足。
更何况老十虽然做事唬了些,但却是粗中有细之人,不会拿太皇太后的安危开玩笑。
四爷这边刚批了折子,那边老十两口子就屁颠屁颠的把太皇太后接回自己庄子里了。
十福晋腰包早就已经鼓起来了, 十个老十加起来也比不得她有钱, 从草原上从小长到大的她,来到京城之后自然是怀念那一片大草原的。
所以也特意买了处庄子,人家都是种地、种菜、种花,她不, 她用来养草皮,草皮用来放牧,牛羊和马匹都有,虽说是小了点儿吧,但就像是小型的草原,很有那个味道在。
除了庄子周边的围墙,里面并没有中原风格的建筑,而是一个个的蒙古包,衣着打扮也都是蒙古那边的,本来安排在这里的人就是她的陪嫁,土生土长的草原人。
十爷是不爱来这庄子的,他对草原没有特殊的情怀,就算是想要在草原上放马疾驰,那也没必要到这么小的草原上来,总还是有机会随行塞外的。
但十福晋这个庄子,却是刚好挠到了太皇太后的痒痒处,小是小了点,但她这么大年纪了,也都多年没有骑过马了,不能再像年轻的时候一样骑马在草原上奔驰,小点儿也就没什么了。
她要在这片草原走上一圈儿,都得花上将近一个时辰的功夫,若是要逗逗牛羊,摸一摸马匹,那时间就要更久了,足够消磨时光的了。
而且那些蒙古包也都跟草原上的一模一样,晚上睡在里面,就好像又回到了家乡。
太皇太后还真有些不乐意走了,别看庄子不比园子里凉快,可冰块是不缺的,中午最热的时候也有人打扇子,关键是她舍不得这儿,想回真正的草原已经不太可能了,这处小的草原也比宫殿楼阁更让她欢喜。
老人家没什么事儿,愿意在草原上溜达溜达,愿意说着一口蒙古话,跟放牧的人聊聊天,也愿意逗羊逗牛,以此来回忆往昔。
但十福晋虽然也想念家乡,可跟太皇太后还是不一样的,她不过是偶尔的时候才到这边来跑跑马,住上一两天,儿子没去上书房读书的时候,也带过来见识一番草原的美景。
但让她一直住在这儿,她是耐不住的,园子里有湖泊,有楼阁,有各色的美食,她与几个妯娌也处的跟好姐妹一样,游湖泛舟,采花做胭脂,进山打猎,整理账册,赏玩首饰……能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这草原她是喜欢的,但偶尔来放松一二即可,长久待在这里还是算了。
把太皇太后老人家都已经请过来了,总不能还没让人家住得尽兴,就把人家送回去,于情于理,十福晋也办不出来这糟心事儿。
所以干脆跟老十商量一下,反正要请太皇太后过来是两个人一块决定的,也不能一直都是她在这里陪着太皇太后,两个人平分,一人三天,一个人在这儿陪着,另一个人就可以在外面。
反正她们老夫老妻了,对方的脸都已经看腻歪了,也不必整日黏糊到一块。
这个夏天,老人家们的存在感十足。
劳苦劳心四年多的诚郡王,终于被封为了亲王,在夏天的尾巴里,把荣太妃也接回了自己府上。
别看这位当年曾经在敏太妃的百日孝期里剃了头,给人留下了个不守礼,甚至是不孝顺的印象。
但看这四年多的表现,应该只是当时没留心,做事情不太谨慎,底下人也不甚机灵,并非是不孝顺。
诚亲王这四年为了把自家额娘接回府养老,可以说是比先帝在位的时候,敢闯敢干多了,而且刻苦努力,几乎是把四爷当做了办差的榜样。
可能是虱子多了不怕痒,诚亲王的名声在康熙年间就已经毁的差不多了,又是孝期不守礼,又是告密小人,所以到了雍正年,这位是一点都不顾及名声了。
如果说京城的贪官污吏,一开始是由隆科多下刀,查抄了不少人,也丰盈了国库,那之后在监督百官当中起到主力作用的必然就是诚亲王了。
这位去了都察院之后,可以说是铁面无私,关键他收集消息的途径也特别多,作为康熙最有文采的儿子,不管有多少人认可,看在文人圈子里混的最开的就是诚亲王了,若不是之前坏了名声,群臣举荐太子的时候,绝对不会没有诚亲王的名字。
小道消息收的溜,也不怕得罪人,更不怕旁人往他身上泼污水,四年多的时间,这位的名声哪怕有四爷帮着周旋,也照样比之前还差了点。
好在,也没有白白牺牲,郡王变亲王,不光是能留给子孙后代的爵位变高了,把荣太妃接回府上养老了,之前不孝的名声也被洗白了。
坊间盛传,诚亲王之所以这么卖命的给皇上干活,就是为了把额娘接回去奉养,所以才会成为雍正年第三位被封为亲王的。
这还不孝顺。
不过虽然成了孝子,诚亲王的名声还是一团糟,他也不靠名声过活就是了。
虽然是给弟弟干活,还是出身差不多的弟弟,但不得不说,比在皇阿玛手底下当差的时候痛快多了。
雍正四年已经过去一半了,这几年大清朝的变化不可谓不大,尤其是国库,虽然用得多,但进来的也比之前多的多,十四当年的提议,又被拿出来讨论了。
造船,组建自己的商队出海,并且尽可能的在海外拥有大清自己的势力,得让世人都知道,海外并非是法外之地。
这事儿在拿给议政大臣讨论之前,四爷跟十四就已经先讨论过了。
造船是工部的事儿,可以在沿海找一些船工过来,但必须要把他们纳入朝廷,以防外泄,同样也借此逐渐提高工匠的地位。
商队必须得是由朝廷来带头,归户部管,头几次出海,不收纳来自于民间的商队,也不收纳来自于皇室、宗室、大臣的商队,确保朝廷在其中占据主导权。
沿海的通商港口,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扩大和增多了。
还有武器,出海的船队不宜带人太多,所以要带的都是精挑细选上去的,武器装备也必须是最好的,谁都不知道海外是什么情况,甚至不知道直郡王和老八现在是什么心思。
面对这些潜在的危险,就绝对不能配备普通的武器,比如先帝曾经让人拿去给直郡王的火.枪。
那些火.枪,性能并不怎么样,就是大清最普通的火.枪,压根就比不上丰台大营里用的那些,跟皇帝专用的,还有十四曾经改造过的火.枪,就更没法比了。
大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想改变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这四年里,朝廷已经把能做的都做了,也会继续做下去,效果还得是慢慢来,但是海外,面对那片更为辽阔的土地,也能腾出手来探索了。
四爷并非守旧之君,胤祯到现在都想不明白,是他影响了四哥,还是四哥本身就是这么想的。
虽然他不知道历史上是怎么回事儿,是后人不争气,还是四哥此次的探索失败了,但此时此刻,甚至是从四年前开始,他就已经心潮澎湃。
心潮澎湃的胤祯,在议政大臣们商议之前,就知道这事儿是必须要办的,他除了做九门提督之外,还多了一项差事,那就是统领工部。
户部则是由九哥和弘晖来统领,相信在朝臣眼中,后者才是重点,户部毕竟是四哥没有登基之前统领过的部门,如今要安排弘晖去那里,这在旁人看来应当是意义深重。
意义深重的还在后头呢,为出海一事做准备,议政大臣们几乎没有什么反对之声,就算是有,也多是对于一些小细节上的不认同,大的方向,众人已经达成了共识。
至于统领户部和工部的人选,那也没什么反对之声,九贝勒虽然在雍正年爵位没有被提升,但却得到了重用,爵位提升还不是早晚的事儿。
胤祯就更不用说了,皇上待这位爷比待自己的亲儿子都好。
这两位的能力也都是有目共睹的,没什么好质疑的地方
大皇子本身就是公认的隐形太子,别说是跟九贝勒一块统领户部了,就是直接被封为太子,应当也没什么反对之声。
大清这四年多的变化,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四爷的威信也是日渐增加,乾坤独断或许并不能是一个好皇帝,但能够做到乾坤独断的皇帝,一定是能够压得住群臣的。
四爷如今就已经有了可以乾坤独断的能力,不过他并不需要使用这样的能力。
现在的朝廷就像是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每一颗螺丝钉都不轻松,自然也就没人催着立什么太子,站什么队。
弘晖一天接到了两份圣旨,一份是让他跟九叔一块统领户部,一份是封他为贝勒的圣旨。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
晚安~
感谢在2020-04-18 12:05:34~2020-04-18 21:06:3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文刀刘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紫水晶、章木、绿鱼玉 10瓶;哲君、一路烟尘 5瓶;远去的铃铛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一时间更新《十四爷的躺赢人生(清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