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第十五章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统一后之中衰时期。
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是魏文帝元年曹丕篡位,亦称曹魏,建安二十五年前则称东汉。
篡曹魏的是晋司马炎。晋篡位,再过十六年,吴亡。接下来有贾后之乱,又引起历时十六年之八王之乱。
西晋有武帝,下有惠帝、怀帝、愍帝,共四朝。愍帝被胡人捉走,谓之蒙尘。后西晋南渡,往南边而下,谓之东晋。此时长江流域由东晋管理,黄河流域由五胡管治。东晋一百零三年,为宋,接下来是宋五十九年,齐二十三年,梁五十五年,陈三十一年,相加为二百七十一年,谓之南朝。
北方之五胡则管治一百三十六年东晋与五胡同时,后为北魏所统一,亦称拓跋魏鲜卑族人,也亦元魏与宋同时,有一百四十九年,统一北方只有九十四年。东魏十五年,西魏二十二年。东魏变北齐二十八年,西魏变北周二十四年。〔编按:上述相关朝代时间的记述,与钱版《国史大纲》存在一定出入,或为钱先生后来修订;另,与现行年表对照,出入时间在合理范围之内。鉴于起讫年代的选取差异,凡此类问题,本书均予以保留,不作改动。下同。〕以上称为北朝。
北周灭了北齐,隋又篡北周,又平定南方,中国再统一。
上述共历时三百九十二年,统一中国,严格来说,只有晋武帝的十五年。至愍帝为匈奴所捉,故可说是中国的分崩时期。
此一时期,南朝是宋、齐、梁、陈。
北朝是元魏,东魏、西魏,至北齐、北周。
当时中国不但不统一,且无一共同信仰,如有信仰中心,始可民族团结,但此时已失去中心。
古代中国,西周为政治中心,春秋之乱,有管仲出而尊王攘夷,战国时期则有孔子的共同思想,汉朝以后之政治,其中央政府之学术思想是孔子的儒家思想。但东汉末年,政治思想推翻了,党锢之狱将好人下狱,备受压迫,正如范滂所说,已到怀疑时代。五四运动便是要提倡怀疑,重估新价值。这是可怕的。怀疑是黑暗的开始。
范滂以后,曹操出来招贤,不忠不孝没有关系,只要有本领便录用。因为曹操不讲忠孝之道,所以不能得天下。
到了司马懿有了改变,可以不忠,但重孝道,当时有二十四孝,如王祥卧冰等。
今日有人提倡要忠不要孝,可以无私德,只要忠于主义。但今日五四新文化运动之一是怀疑,重估新价值,因此有的青年消极腐化了,有的走上坏路。
对中国历史应有温情与敬意。
汉以后中国讲孔子,东汉末年则持怀疑。曹操说做坏人,晋人则说要倡私德,做好人。五四运动后,好人与坏人没有标准,共产党则定出了标准。因此有佛教进入中国,入世悲观并无异议,主要讲出世之道理,讲人死后尚有生命,于是入世不能随便做坏事。自十六世纪到二十世纪以来,西洋并无共同政治中心,各国分裂,但有耶稣之共同信仰,经过文艺复兴、宗教革命后,分裂为天主教与基督教,基督教则又分为数十百个教派。
同时西方的信仰心已较中古时期衰落,因科学打倒宗教思想,奖励入世。为财而打倒人家,专讲肉体,是谓文艺复兴,主张个人自由,入世心强,出世观弱了。
今日西洋人敌不过俄国,因为无思想信仰中心,故主张复古,回到中古时期。光讲自由是没用的。
佛有“佛、法、僧”三宝,“佛”指已死的,“法”指道理,“僧”是指生的人。如照基督教讲法,“佛”是上帝,“法”是耶稣,“僧”是牧师。宗教只是人生社会之一面,不发生最高作用。
香港只能说是一个机械的中心,水、电、娱乐、巴士、轮渡……其实是同床异梦的,心情各不相同,是唯物的机械的社会。英、美、法可说是唯物的社会。英、美在利害关系上一致,并非信仰道德上的一致。总之,社会应有一个共同的信仰。
胡人入侵后有五胡乱华。以血统论,可称为自然的民族,有没有跑进历史前的先史,进了历史应另有文化的民族。如今日的美国一般,是各国人民的混合,称为历史的文化的民族。这是跟自然基础来的。
春秋时代华戎杂处,戎狄血统与中国相同,姓姬、姜等。战国时期同化了游牧民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有了统一的政府、民族与文化,不称杂处了。
中国是大国,开始漫无疆界,并不像古雅典、埃及、巴比伦、斯巴达、罗马之有小圈。中国则甚奇怪,尧舜时不知有国界,到秦以后才知道,并且有版图的确立,民族的抟成。中国古代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并无国之境界,后才有天下观念。
中国人天下为家,舍己为人,而外国人对自己国家观念、地方观念均极为看重,中国则天下一家。西洋人说文化如小孩子放在摇篮中慢慢长大。中国文化则如小孩放在田埂间,亦自然地长大了。
秦朝时统一,外有四夷,与匈奴用防御、和亲、攻打之法,后来允许匈奴入住中国,因长城以外不适生活。于是同一生活,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罗马人征服了外国人,便要他做奴隶;中国人打垮了匈奴,请他进长城以内入住。
匈奴南迁,西汉时就有,东汉更多。匈奴南迁山西的特别多,他们的工作和教育均照中国同一待遇。
魏晋时大乱,这些人造反,就是五胡乱华,因中国的胸襟并不宽大。
尚有少数民族氐、羌,在西北部的陕、甘、宁、青等地;有鲜卑人在中国的东北部;也有羯,是匈奴的一部分,可能非同一血统。以上连匈奴,合称五胡。开始是匈奴,最后成功的是统一北方的鲜卑,称为元魏。
中国的边疆,以东北部最为麻烦,鲜卑、辽、金、清,均从东北面发起。
起初匈奴捉拿晋帝,晋南渡后成为东晋,北方则成为五胡十六国。
魏晋以下为南北朝,所谓“衣冠南渡”,即上层文化人来到了南方,尚有留在北方的。当时中国社会是门第社会,亦可称郡望。如诸葛亮,是琅琊人,是大家族、大门第,世代做官,家世二千石,相当于今之省长、部长。
黄巾之乱起,门第避难,诸葛亮逃到襄阳隆中,但其兄弟一在吴,一在北方跟从曹操,〔编按:诸葛亮兄诸葛谨在吴,弟诸葛均在蜀,族弟诸葛诞在魏。见《三国志》。〕均是了不起的人物。
尚有鲁肃,亦是大门第,拥有两大米仓,其中之一送给了周瑜。
又如袁绍有四世五公〔编按:袁氏四代有五人居三公位,人称“四世三公”,又称“四世五公”。“四世五公”之说分见《资治通鉴》卷六十一《汉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做到院长之流。
中国今日之社会少了一个封建,无团结之庄园,故受人欺辱,因为是分开的、个人的,故吃了不封建的亏。今日中国社会只有政治势力,并无封建势力了。
当时的门第有势力,有其封建势力,故称胡汉合作。五胡乱华时,并非全是胡人,乃是胡汉合作,逃到南方的只有几十个大门第。
第一时间更新《中国通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