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敷竹史的小学是在仓敷度过的,当时的城市十分狭小,骑着自行车就能毫不费力地走遍整个城市。而现在,这里已有常春藤广场和大原美术馆等知名景点。

上中学时,因为父亲事业的关系,一家人移居至尾道市。父亲继承了祖上创办在尾道市的工厂。尾道市和仓敷市都是古老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吉敷家的晚辈们都对移居尾道一事感到很高兴。由于这里的部分街道被著名作家志贺直哉先生写进了他的名作(《暗夜行路》,因而有了些名气。

尾道市的站台十分窄小,离海很近。如果恰巧看见一只野兔,估计追不了几步就会掉到海里。车站南北方向距离很短,前面是海,后面是山。

刚搬来这里时,吉敷觉得就像生活在天井里似的透不过气。后来知道车站后面有条山间小路被称为“文学之路”,并逐渐喜欢上那条山林小路周围的风景。

刚来的时候,不知道附近有什么风景好的地方。有一次去山里的千光寺,上山的路十分狭窄,路边立着一个刻有林芙美子作品的石碑,站在山路上俯瞰,能看见站前的尾道水道,好似大河围绕着这个小城,不远处还有如鳗鱼般蜿蜒曲折的小路。在这里眺望风景,使吉敷感到神清气爽,从那以后,吉敷就经常来这里散步了。

有一次和父亲一起散步,父亲将《暗夜行路》中描写在这里造船的情节讲给吉敷听,铁锤嘎啦嘎啦的敲击声仿佛就在耳边。

吉敷从当地的中学毕业后,考入了福山的一所高中,并加入了校内的橄榄球队。但和队友们并没有特别深厚的交情,球队里没有尾道市的同学,顶多也就是放学后一起练习,练习完每人买一大瓶可乐,比赛看谁喝得快。再有就是一起偷偷去学生禁止入内的餐饮店里吃咖喱饭。吉敷和队友的交往仅止于这种程度,不知道为什么,他和同学们都没有什么共同语言。放学回到家,他就躲进自己的房间看书,或去街上走一走。

家里的藏书归吉敷和妹妹共有,数量十分可观。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那时候吉敷读得最多的是诗集。后来听了家长的劝说,开始和同龄人一样,晚上去补习班学习。又觉得实在无聊,就动不动逃学到那条“文学之路”上,坐在石碑旁边看夜晚的星空和小城的夜景。脑中想的净是正在读的小说、诗集和俱乐部的活动,从没想过将来要去东京,或以后做什么这类的。

思来想去,觉得最不可思议的是,虽然读了那么多小说,却偏偏没读过《暗夜行路》。这是为什么呢?并没有规定在尾道居住的人就必须读《暗夜行路》,记忆中也并没有必须要读这本书的压力,家中似乎也没有这本书。可能是对这本书没什么兴趣吧,如果妹妹当时有这本书可能就读了。

回忆起来,那时读的书中,比较喜欢宫泽贤治和芥川龙之介的作品。而且没有被芥川最有名气的《罗生门》和《芋粥》打动,反倒觉得《毛利先生》这篇短篇小说的内容发人深省,使人感触颇深。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没课可上的英语老师,长时间被埋没,无法出人头地,只能做临时教师。

为什么会如此喜欢这部作品?至今仍不解其中的道理,可能先是被作品所描写的那个时代的东京所吸引,那种知性而神秘的都市气氛。再有就是“毛利先生”那内心坚定,外表柔弱可怜的形象打动了吉敷,并自然而然地激发起他内心的信念。

这以后,“毛利先生”便成为吉敷最喜欢的教师。后来在大学就读期间,只要遇到像“毛利先生”那种看起来有些软弱,对待学术的态度却异常认真,不给学生施压,经常带着温和笑容的教授,吉敷就会认真听课。

“毛利先生”在东京教授亨利·沃兹沃思·朗费罗诗词的时候,曾遇到过一群调皮捣蛋的学生,那一幕时常出现在吉敷的脑海中。一次,吉敷偶然在神田的一家旧书店里意外发现了一本英文版的《人生颂》,高兴地买了回去,然后边查字典边反复诵读。诗中那句“Lifeisreal!Lifeisear!”至今还牢牢印在心中。

之所以会对“毛利老师”如此钟爱,并不单单出于同情,而是本来就非常喜欢书中伤感的情调。但也并非所有伤感的东西都没有选择地照单全收,可以说吉敷从这个人物身上看到了日本的未来。

淡泊名利,拥有纯粹的精神世界,不喜欢威吓他人,心底埋藏着不屈不挠的信念,不会去强求其他人,这种人是唯一能拯救这个充斥着愚蠢和暴力世界的救世主。吉敷的愿望就是成为这样的救世主,然后影响周围的人,使这种人日益增多,终有一天可以团结起来,用自己的力量净化这个混浊的社会。

有趣的是,中学时的吉敷非但没有丝毫当警察的想法,还对警察充满憎恶。那个时代,在小城市的街道上接触到的警察,大都蛮横,滥用暴力,缺乏理解力和洞察力,心术不正,处心积虑地陷害他人,在有权势的人面前则卑躬屈膝,怎么看都是一群社会渣滓。吉敷自己就遇到过好几次不讲理的事,还曾真的想冲进派出所揍他们一顿。当时想,不管将来做什么,都不能当警察。

那时候正好上映一部名为《亡命天涯》的美国电影,吉敷非常喜欢。不知道会反感警察这个职业是不是因为受了这部电影的影响。后来吉敷才知道,这部电影是根据一桩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案例改编的。电影讲述一位名为金波的医生,涉嫌杀害自己的妻子,法官和陪审团一致认定金波有罪,并判处他死刑。没想到,在押送金波等犯人去监狱的途中,与金波同车的犯人企图逃跑。司机被打死,囚车翻倒在铁轨上,恰好一列火车呼啸而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金波跳车逃走了。为了洗清自己的罪名,金波决定查明真凶,同时还要逃脱美国警察的追捕。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金波仍不忘作为医生的职业道德及信念,真是个性格沉稳、意志坚定的男人。

由于周围没有这种类型的人,吉敷更对这种人生出一种极强烈的崇拜和敬仰之情。他站在主人公的立场,更加笃信警察是正义的天敌。

但读高中时,有机会和警察学校的橄榄球队打了一场友谊赛。警察学校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大,体格也壮硕得多,比过之后发现他们都是些单纯喜欢橄榄球的朋友,完全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从这时起,吉敷又对警察有了新的看法。

至于喜欢宫泽贤治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夜晚的气息,自己比较中意这一点。喜欢芥川的《魔术》,以及美国电影《亡命天涯》,也是出于相同的理由。说起宫泽贤治,吉敷更喜欢他写的诗。

喜欢宫泽贤治的诗,是喜欢他流畅的行文和诗文所营造的气氛。用平淡、朴素的日常用语描述非常普通的故事情节,带给人一种强弱适中的心灵冲击。吉敷的妹妹经常诵读《诀别的早晨》《青森挽歌》,还有《亲笔信》,特别是看到《诀别的早晨》里那句“请给我些雨雪”时,感同身受,眼里甚至泛起了泪花。每当夜晚独自一人踏上通往千光寺的“文学之路”,吉敷的脑中就一直重复这一节,从而经常一个人呆呆地站在某处打发时光。

那时候常思考的是怎么能改变国家的现状,现在想来真是夸张。警察在街上滥施暴力,甚至到了狂妄的地步,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能制止他们忘乎所以吗?看到有人被欺辱,或看到有人害怕,就嘲笑他们,以此为乐。本就处于弱势的女人,在公司里还要忍受上司无聊的调笑,更可怕的是,一旦有可乘之机,那些人便会肆无忌惮地挑逗女下属,甚至调戏她们。用一种诙谐的说法,整个社会充斥着吹牛皮和听人吹牛皮的人,人心惶惶,找不到一片净土。如果维持这种败坏的社会风气,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发生混乱。

宫泽贤治希望在他的故乡创造一个农业和文学共同发展的理想之国,吉敷倒没有这种想法。只要现实生活中有更多像“毛利先生”或金波医生这样的人,国家自然就会改变。吉敷如此想象、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

吉敷最喜欢贤治的代表作《银河铁道之夜》,但这本书在贤治生前没有出版,出版的是现在已经没人读的童话集《一个规矩繁多的饭店》,以及诗集《春与阿修罗》,只有这两本。在当时文学评论家们的眼中,他只不过是一名满怀幻想和热情,却脱离实际的纯理想主义者;一个小有才气却生不逢时,生活在边远地区郁郁不得志的文学青年。后来,年仅三十七岁的贤治由于过度劳累、营养失调和严重的肺病,不幸早逝。然而,肉体的死亡却带不走文学之魂,宫泽贤治死后,他的作品逐一问世。他的成就被后人铭记于心。

但不知道为什么,他最有名的作品《不惧风雨》吉敷却最不喜欢,每次读他的书,只要看到这首诗就会马上翻过。忘记是初中,还是高中的时候,语文教科书里有他的诗词。当时的老师大大赞赏了这篇作品,但在吉敷看来,议论和感想都是无用的,一味被强行感动,心里十分不舒服。

这首诗是在官泽贤治过世后,在他的笔记本里发现的。因此被作为他的遗作欣赏,并且没人知道他创作这首诗的最初意图。贤治的才气生前没有被认可,遗作却被放进教科书,这种形式就像是在教导学生要对贤治表示足够的尊敬,感觉像赎罪。吉敷受不了这样,那个压抑个性、充斥谎言的虚伪年代,多数人都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把教科书上的文章作为课文学习,并不是真切的感动。所以说,吉敷觉得教科书里的文章都没有任何意义。

第一时间更新《光之鹤》最新章节。

相关阅读

他说的我都听

六盲星

木香记

石头与水

我的名字叫红

奥尔罕·帕慕克

日本箱尸案

松本清张

本能喜欢

应橙